黏鼠板造成公共衛生風險
鼠類受困於黏膠性陷阱時,常因恐懼而出現生理機能失調,糞尿失禁等現象,民眾在處理黏鼠板時,通常是在沒有配戴口罩、手套,未做足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就直接接觸。本來想要除鼠,反而將自己暴露在染疫風險之下,增加了接觸漢他病毒、沙門氏菌和引起鉤端螺旋體病的細菌等病原體的可能 (註1)。
黏鼠板不當的處理方式,例如放置戶外曝曬,浸水淹死老鼠,或隨意丟棄等,也可能造成疾病傳播與環境污染。誤觸黏膠性陷阱的動物在恐慌、嘗試逃脫的過程中不斷掙扎拉扯,導致皮開肉綻,開放性的傷口與屍體都容易招引病媒;水淹黏鼠板也可能因排泄物或分泌物等造成污染,增加人類生活環境中潛在的疾病傳播機會。
認識漢他病毒
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漢他病毒症候群 (Hantavirus syndrome) 為漢他病毒所引起的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經由吸入或接觸遭帶有漢他病毒鼠類排泄物或分泌物(包括糞尿、唾液)污染之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有病毒的嚙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的可能。依據歷年統計資料顯示,國內自2011年以來至2023年共累計42例,其中1例為境外移入(感染國家為印尼),今(2024)年二月也出現首例確定病例。雖然經由人與人接觸傳播的機會極低,但漢他病毒各月均有發病病例,且各年齡皆有染疫風險 (註2)。
黏鼠板不能徹底解決問題,
還可能讓你感染漢他病毒!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呼籲不要使用黏鼠板,因為受困的鼠類容易因驚嚇導致失禁,增加人類染疫的可能。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也呼籲,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
漢他病毒,怎麼預防?
老鼠能夠穿過鉛筆寬度的洞,室內外任何縫隙或孔洞都有機會成為出入路徑。民眾平時應留意、檢查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途徑;較小的孔洞可用鋼絲絨填補並以填縫劑固定,也可使用發泡填縫劑密封。較大的洞則可以水泥、金屬網或金屬板來修補。
妥善處理家中食物、動物飼料、廚餘及垃圾。將食物密封在有緊密蓋子的厚塑膠、金屬或玻璃容器中。同伴動物進食完畢後飼料應收好,不要將食物或水碗放在室外過夜。垃圾存放在有密封蓋子的厚塑膠或金屬容器中。一旦有掉落或溢出的食物應立即清理,使用過的餐具及烹飪器具也應盡快清洗。
做好環境清理,尤其是倉庫、儲藏室等老鼠容易躲藏的空間;清除室內外堆積物等,減少老鼠的藏身之處。
如發現鼠類排泄物、巢穴,不要馬上用掃把或吸塵器清理,因為含有病毒的顆粒有可能被攪動到空氣中,增加吸入病毒的風險。建議的處理步驟為:
先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
將可能被污染的區域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或消毒劑完全浸濕,待消毒作用30分鐘(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建議30分鐘,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建議等待5分鐘)。
使用拋棄式紙巾、抹布或舊報紙清理,再以垃圾袋密封後丟棄。
以清潔劑擦拭該區域。
用肥皂和水清洗戴手套的手,或在手套上使用消毒劑,然後再脫下手套。
脫下手套後,用肥皂和溫水洗手。
(註2、3)
KiTA友善動物協會也鼓勵民眾利用老鼠不喜歡的刺激性氣味做為驅避劑,相對於使用黏鼠板,氣味驅逐法會是接觸風險低、較為人道與自然環保的替代方法(延伸閱讀:不讓鼠來! 探討黏鼠板以外的驅鼠方式)。
連署不黏鼠,終結殘酷動物陷阱
KiTA友善動物協會目前正積極推動公眾連署,首要目標是從臺北市地方自治條例中停用黏鼠板,期望透過地區性公民投票來改變政策,也讓社會大眾了解,其實有其他不會造成兩敗俱傷的處理方式。
想要控制鼠類問題,最佳的作法是預防;落實衛福部宣導的防鼠三不措施:「不讓鼠來、不讓鼠吃、不讓鼠住」,同時以氣味驅逐做加強,從源頭減少人鼠的接觸可能性,進而降低人類與老鼠間的衝突與可能伴隨出現的公共衛生風險。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堅持不懈地站在街頭,無論風吹雨打,為動物權益奮戰。我們每日都與民眾分享著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價值。如果你在街上偶然遇到我們的推廣團隊,歡迎停下腳步,了解我們正在宣導的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份鼓勵和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參考資料
註1: Are Glue Traps Cruel? 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 PETA
Peta善待動物組織〈黏鼠板殘忍嗎?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註2: 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症候群病例,提醒民眾做好防鼠措施,確保健康.
註3: How to protect yourself and your family from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in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疾管署〈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免受漢他病毒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