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尼瑪塔神廟 (Karni Mata Temple) 位於印度的拉賈斯坦邦 (Rajastan),是印度著名的文化遺產,這座寺廟供奉著杜爾迦 (Durga) 的化身卡爾尼瑪塔 (Karni Mata) 女神。寺廟外觀以大理石和石頭建成,裝飾著精緻的雕刻和生動的繪畫,展示了往昔時代精湛的工藝。不過最特別,同時應該也讓台灣人最難以想像的是,廟裡住有超過25,000隻,被視為神聖動物的老鼠,每天接受信徒的膜拜並有早晚兩次的祈禱和餵鼠儀式。
這些老鼠被稱為 ‘kabbas’,根據傳說,牠們是卡爾尼瑪塔的後裔,也有一說是牠們除了是女神的化身之外,信徒們相信人死後會先變成老鼠,再轉世為人。這裡的老鼠地位崇高,信眾入內一定要脫鞋,代表對神和老鼠的尊敬,也避免踩傷老鼠,印度人還相信老鼠爬過腳掌,就能帶來好運。神廟裡大多數的老鼠是黑色褐色的印度田鼠,大約每10,000隻老鼠會出現一隻白化鼠,罕見的白鼠也更具特殊意義,被認為是卡爾尼瑪塔本人和她的4個兒子的化身,只要遇到了就會得到好運和財富。來到這裡,不論是信徒還是遊客都要對老鼠存有敬意,任何人都不能傷害老鼠,如果不小心殺死了廟裡的老鼠,則必須用一隻等同大小的銀或金製老鼠來取代牠。
印度在上個世紀爆發大規模鼠疫,不少人因而喪命,不過據說神廟卻平安無事,這也讓當地民眾更加虔誠崇拜。在卡爾尼瑪塔神廟裡到處都可以看到自由自在地活動的老鼠,談起與老鼠的生活,一名長期住在廟裡的長者說:「牠們就像我的孩子,我每天在吃飯前都會先餵飽牠們。」
在台灣,或許對於這樣的情景難以想像,畢竟有句話叫:「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老鼠在不少人眼中似乎是骯髒低賤並且該死的物種,然而在印度老鼠神廟裡,信徒和老鼠之間的和諧相處、老鼠與神聖的連結和對牠們的崇拜,展現了人類對野生動物獨特包容與尊重的一面。在這座神廟中,動物與人之間不存在支配與被支配的分歧,而是一種共生共存的關係。這種共存也反映了印度教教義的一面:神性同時存在於人類和動物之中。
KiTA友善動物協會提倡以人道的角度,立法禁用黏鼠板,現正進行連署不黏鼠公投提案,並邀請公眾選擇對動物、環境都較友善的做法,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防鼠三不措施,如清除食物來源、減少老鼠在環境中可藏身之處,封堵鼠類出入通道等,並輔以氣味驅逐,以「預防」的方式,從根本解決問題才是緩解人鼠衝突更有效的做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