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願當雙標人
物種歧視是一種錯誤的信念,認為某個物種比其他物種更重要。這種毒性的心態在我們的社會中根深蒂固,並造成了各種負面影響。

(本文為翻譯文章,並於文末補充觀點)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個人會因為看到狗受虐的報導而落淚,卻對吃下一整桶,導致多隻雞受苦和死亡的雞翅卻毫不在意?

答案就是物種歧視。物種歧視是一種錯誤的信念,認為某個物種比其他物種更重要。這種毒性的心態在我們的社會中根深蒂固,並造成了各種負面影響。

從小,大多數人就被灌輸這樣的觀念,習慣性地認為:某些物種值得關愛和同情,而其他物種則不值得——基於人類武斷的偏好。父母、老師、媒體和其他影響因素有意無意地向孩子們傳遞這樣的訊息:小狗和小貓是「朋友」,牛和雞是「食物」,老鼠是「害蟲」。大多數孩子也被教導,人類的欲望、需求和利益總是比其他物種更為重要。

因此,我們學會忽略內心的良知,它告訴我們虐待他人是錯的,但我們說服自己,我們有權利把動物關在實驗室裡、對牠們進行實驗、殺死牠們,因為動物實驗可能對人類有幫助。我們告訴自己,吃牛奶製成的冰淇淋沒關係,因為我們對甜點的渴望勝過母牛哺育和照顧小牛的權利。我們也告訴自己,可以偷羊毛來做毛衣和圍巾、偷鴨毛來做枕頭。我們認為,為了盈利和「娛樂」,把虎鯨囚禁在單調空蕩的水池裡是可以接受的;我們從釣魚中得到的樂趣,比魚被刺穿嘴巴,並被拖入無法呼吸的環境中所受的苦更重要。人類試圖利用物種歧視來為各種殘忍的行為辯護。

哲學家彼得·辛格在其開創性的著作《動物解放》中,將物種歧視定義為「一種偏袒自己物種成員的利益,反對其他物種成員利益的偏見或態度」。

但是,把一種動物的生命看得比另一種動物的生命更有價值也是物種歧視。例如動物收容所舉辦募款活動要幫助貓狗,卻在活動上提供牛、豬或雞肉。

無論人類對動物的看法如何,所有動物都應該得到平等的尊重與對待。雖然大多數人一生都深受物種歧視的影響,但我們是可以克服,也必須突破這種思維模式。

動物是有思想、有感知的生物,我們可以避免使用貶低其他物種,或漠視牠們痛苦的話語。

拒絕物種歧視也意味著客觀檢視我們的個人選擇,並改變其中會傷害動物的行為。

其中一個切入點是透過購買未經動物測試的產品,支持從未資助或進行動物實驗的機構,來表達我們反對動物實驗。另一個重要的切入點,則是成為純素食者,不再食用動物性食品。

當我們開始將其他物種視為同類和個體時,我們就不會為了牠們的皮膚、毛皮、羽毛或羊毛而剝削牠們。我們可以選擇不含動物成分的衣物,並且避免支持馬戲團或動物園。

拒絕物種歧視,從以友善、一致的態度對待不同動物,意識到每一種動物都有權在不受人類剝削的情況下自由生活,所有有感知的生物都應該得到同情和尊重。

翻譯原文連結:

https://www.peta.org/features/what-is-speciesism/

———————————————————————————————

除了物種歧視外,一般來說的「歧視」往往是指基於某種特定的屬性或身份,對個人或群體進行不公平或不平等對待的行為以及態度。這些屬性或身份可能包括種族、性別、年齡、宗教、性取向、殘疾、民族、社會經濟地位、外貌、語言等。

常見的歧視包含: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年齡歧視、宗教歧視、性取向歧視、殘疾歧視、語言歧視等。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除了反對物種歧視外,也不支持上述任何一種歧視行為。
絕大多數的公眾與個人,都可能是任何一種歧視的受害者,即便是反對我們立場的人亦然。

舉例來說,我們希望發生在女性身上,對於身體尊嚴的貶抑與關於性的各種侵略能夠終止,
也希望發生在男性身上,對於社經地位的過份期待、對展現脆弱情緒的嘲諷及壓抑,可以停止,
更不用說發生在其他性取向身上,種種刁難、排除、漠視,都應該被扭轉。

我們聚焦在動物身上,希望物種歧視能減緩,是因動物無法為自己發聲,
動物沒有話語權,所以物種歧視更難被關注。

我們希望所有歧視都能被終止,祝福無論支持或反對我們的人,包含動物朋友們,都能享有公平與和平。


———————————————————————————————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訂閱電子報

關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的最新消息,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