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實驗迷思一手掌握 (上篇)
根據權威醫學期刊的多項研究顯示,動物實驗是一種非常不可靠的科學方法。它不僅浪費了動物和人類的生命,也浪費了寶貴的資源,因為這些實驗試圖讓動物感染牠們通常不會感染的疾病。我們將以三篇文章列出一些常見支持動物實驗的說法以及反駁這些說法的論點。(本篇為上篇)


權威醫學期刊發表的研究一再顯示,動物測試(animal testing)是門糟糕的科學,不僅浪費了動物和人類的生命,還浪費了寶貴的資源,因為它試圖讓動物感染牠們通常不會感染的疾病。以下是支持動物實驗常見的迷思,以及反駁這些說法的論點。


迷思1:每一項重大的醫學進步都歸功於動物實驗

這並非事實。

《皇家醫學會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甚至評估了這個主張,得出的結論是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的。大多數動物實驗其實與人類健康無關,對醫學進步並無實質貢獻,許多實驗僅僅出於好奇心,甚至不打算聲稱能夠治療疾病。人們之所以誤以為這些實驗有助於人類,只是因為媒體、實驗者、大學和遊說團體誇大了這些實驗帶來新療法的潛力,以及在過去醫學進步中所發揮的作用。

耶魯醫學院和幾所英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英國醫學期刊》(The BMJ)上發表了一篇標題為《動物實驗對人類有益的證據在哪裡?》的論文,研究人員系統性地檢視了使用動物的研究,得出結論認為,幾乎沒有證據支持動物實驗有益於人類的觀點。

事實上,健康領域許多重要的進展都歸功於人類研究,包括發現膽固醇和心臟病、吸煙和癌症之間的關係,X光的發展以及愛滋病毒的分離。

1900年至2000年間,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從47歲增加到77歲。儘管動物實驗者將這一進步歸功於動物實驗,但醫學歷史學家報告稱,人們壽命延長的原因是營養、衛生以及其他行為和環境因素的改善,而不是從動物實驗中學到的任何東西。

儘管在一些發現的過程中曾經進行過動物實驗,但這並不意味著動物對於這些發現至關重要,也不代表動物可以預測人類健康的結果,或者不使用動物就無法做出同樣的發現。把資源投入發展非動物實驗方法更有可能促進人類健康的進步,比起在動物身上進行常常不準確的測試,這些方法可能更便宜、更快速,並且與人類更相關。


迷思2:如果不使用動物,我們就必須在人體上測試新藥

事實是,我們已經在人體上測試新藥了。

不管進行多少次動物測試,總會有人成為第一個接受人體測試的人。由於動物實驗非常不可靠,這使得人體試驗變得更加危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指出,95%在動物測試中被證明安全有效的藥物,在人體試驗中因為無效或有危險所以失敗了。而在一小部分獲准用於人體的藥物中,有一半最終會因為在動物實驗過程未發現副作用而被重新標記。

Vioxx、Phenactin、E-Ferol、Oraflex、Zomax、Suprol、Selacryn 和許多其他藥物近年來因服用者出現不良反應,不得不退出市場。儘管經過嚴格的動物測試,處方藥每年仍造成 10 萬人死亡(註:為美國第四大死因)。更多關於動物實驗失敗的資訊可以在這裡找到。


迷思3:我們必須觀察活體動物中細胞、組織和器官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

從完全不同的物種中找了些健康的生物,透過人為誘發,硬生生讓牠們得到平常根本不會感染的疾病,並將牠們關在一個非自然、充滿壓力的環境中,然後試圖把結果套用在人類自然發生的疾病上,是很荒謬的。不同物種,甚至同一物種對藥物的生理反應有極大的差異。青黴素(盤尼西林)會殺死豚鼠,阿斯匹靈會害死貓並導致老鼠、豚鼠、狗和猴子的先天缺陷。

嗎啡對人類是一種鎮定劑,卻會刺激山羊、貓和馬。此外,實驗室中的動物通常會表現出承受著極大心理壓力的行為,實驗人員也承認,以這些壓力過大的動物做實驗,其實會影響數據的有效性。

發現青黴素的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 (Sir Alexander Fleming) 說:「幸好我們在1940年代沒有進行這些動物實驗,否則青黴素可能永遠不會通過批審,甚至整個抗生素領域可能也不會出現。」比起動物實驗,現代非動物研究方法更快、更便宜,而且與人類更相關。

先進、精密的人體細胞和組織研究方法讓研究人員能夠測試新藥、疫苗和化學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HμREL生物晶片利用人類活體細胞(living human cells)來評估藥物或化學物質對多個互相作用器官的影響;VaxDesign的MIMIC® 系統則使用人體細胞,打造一個只有美金一角大小,但能模擬(完整的)人體的免疫系統來測試疫苗。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還開發了一種以人體組織為基礎的“晶片肺”,可以像真正的肺一樣“呼吸”,用於評估吸入化學物質對人體呼吸系統的影響。此外,還有以人體組織為基礎的方法也用於測試、評估化學物質的潛在毒性,以及研究燒傷、過敏、哮喘和癌症。

人體臨床研究也能讓我們深入了解藥物的作用和人體的運作方式。一種名為微劑量的研究方法可以透過給予一次性極小劑量的實驗藥物,遠低於可能產生任何藥理效應所需的閾值(臨界值),來獲得有關該藥物的安全性以及在人體中代謝方式的資訊。研究人員可以利用先進的影像技術研究工作中的人類大腦,甚至可以測量單一神經元。


小結:以非動物研究取代動物測試是趨勢

從科學角度來看,使用非動物的安全測試是更可取的,隨著科技的進步,其實已經有大量先進的非動物研究方法能替代,不但避免動物遭受殘忍迫害與無辜犧牲,也有望為人類健康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原文參考連結:

Answers to Common Arguments for Animal Testing | PETA

———————————————————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於2019年發起「動物實驗謝了不必」專案,串聯醫學界、營養學界、生科學界,遊說食藥署減少非必要動物實驗,將健康食品中的「功效性測試」統一以人體食測為主。同時也進行企業遊說,目前已有聯華食品、維他露集團、太古可口可樂、養樂多、統一集團、佳格集團、愛之味、葡萄王、中天生技等企業承諾停止非法規要求之所有動物實驗。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訂閱電子報

關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的最新消息,知道更多參與和協助的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