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我們推動「禁掉山豬吊」的倡議時,心中明白這是一場艱難但絕對必要的行動,而且勢必困難重重。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關注動物受困山豬吊的問題,從街頭推廣、議題倡議,到政策對話,我們一步步走來,越深入了解,越清楚這不只是動保議題,更是一場橫跨文化、法規與生態正義的社會挑戰。

▋ 一場注定艱難的倡議之路
山豬吊是一種無差別、殘忍的金屬陷阱,使用彈簧與鐵絲製成,動物只要一踩中就會被套牢,愈掙扎套索愈緊,皮肉撕裂、血液阻斷,最終壞死或活活渴死。受害的往往不只是山豬,還包含犬貓、山羌、山羊,甚至瀕危的台灣黑熊。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無法沉默。
然而,當我們試圖推動「禁用山豬吊」的政策時,很快就遇到各式各樣的阻力與挑戰:
- 文化與族群敏感性:部分原住民群體視山豬吊為傳統技藝與狩獵工具,我們的倡議容易被誤解為否定文化傳統。
- 農損灰色地帶:許多陷阱以「農損防治」為名設置,然而實際卻用來濫捕並販售野味,造成法規執行困難。
- 執法困境與監管落差:山區陷阱難以即時掌握,非法設置與查緝成本高,讓山豬吊長年處於「難管制、難追查」的狀態。
- 社會大眾資訊不足:山豬吊對動物的傷害不像家犬家貓那樣容易被同理與關注,社會對此議題的了解普遍不足。
- 倡議者被邊緣化:動保團體常被抹黑批評「不食人間煙火」、「太感性」、「不懂地方需求」,因此更需要以科學與理性站穩立場。
這些困難告訴我們:僅靠理念與熱情,遠遠不夠。如果我們要讓政策改變有可能發生,必須把每一個受困動物的悲劇,化為可被理解、可被證實的事實;讓公眾不再只是「動保團體在賣弄悲情」,而是具體知道「這是真的事情、嚴重的事情、可解決的事情」。

▋ 沒有研究資料,就沒有改變
於是我們開始尋找:台灣有沒有一本關於山豬吊的完整調查報告?我們翻遍期刊、查閱公文、詢問相關單位與團體,驚訝地發現:這麼長期、這麼廣泛的問題,竟然從未被有系統地整理過。資訊非常零碎、分散在不同媒體報導、個人經驗或動保團體的片段紀錄中,難以拼湊出一個完整全貌。
我們意識到,若要讓社會與決策者了解這場危機的規模、機制與破壞力,就必須有人站出來,把這些碎片整合成一份有架構、可檢視、可引用的報告。我們決定由協會團隊親自投入這項工作。

▋ 半年深耕,終於完成台灣第一本山豬吊調查報告
於是,我們用超過半年的時間,投入資料蒐集、交叉比對、田野調查與制度法規檢視,終於完成台灣第一本專門針對山豬吊的調查報告:《痛失手足——山豬吊的嚴重危害》。
這本報告包含:
- 超過百起動物受困山豬吊的案例整理與統計分析
- 台灣現行法規對陷阱設置的適用與缺口
- 原民狩獵與農損防治條款之間的灰色地帶探討
- 私宰山豬、野味販售與公共衛生風險(如E型肝炎)
- 所謂「改良式獵具」的實際效果與爭議
- 可行的替代方案方針與改善的施力點
這本報告不只是為了動物權而寫,更是為了讓社會回應一個核心問題:
我們願意忍受多少殘酷,只為了「維持現狀」?

▋ 科學與民主,是改變世界的左右手
一本調查報告,是科學證據的立足點;但真正推動改變的,是民主社會裡眾人關注的力量。
我們誠摯邀請你下載並閱讀這本報告,不只瞭解山豬吊對動物與生態造成的痛苦與威脅,更一起加入推動政策改變的行列。這是我們為動物所能做的最基礎也最具力量的事:讓真相被看見,讓正義有依據,讓改變有方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正在推動禁用山豬吊的連署,透過街頭宣導與網路宣傳,累積公眾的聲音,持續對相關單位施壓,未來也會進一步進行科學與政策調查,尋找出最佳解方。邀請您支持我們進行專業的科學調查,取得有利證據遊說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