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文:您是否同意臺北市應終止對動物殘忍且過時的黏膠性陷阱(如:黏鼠板),於民國116年1月1日前於《臺北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中禁止任何人販賣、設置、使用無配設防止動物誤觸裝置之黏膠性陷阱?
理由:
黏膠性陷阱(例如:黏鼠板)是最殘忍的殺害動物方法之一,這樣的裝置是於一紙或纖維製板上塗滿高強度的黏著劑,以致踏上的動物被強膠附著而動彈不得,最後因不同原因緩慢且痛苦的死亡。在國際上,黏膠性陷阱(glue trap)也已被視為「殘忍」、「不人道」的誘捕陷阱,不少國家也開始禁用黏膠性陷阱的推動,英國於今(111)年4月三讀通過,未來將在國內禁止一般民眾使用黏膠性陷阱。
臺北市為全臺動物保護政策之首,目前市民對於動物保護的意識也逐漸提升,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基於下列理由,決定提案將「您是否同意臺北市應終止對動物殘忍且過時的黏膠性陷阱(如:黏鼠板),於民國116年1月1日前於《臺北市動物保護自治條例》中禁止任何人販賣、設置、使用無配設防止動物誤觸裝置之黏膠性陷阱?」交付公民投票。
- 動物緩慢且痛苦的死亡
鼠類或其他動物被黏膠性陷阱困住後,因恐懼、嘗試逃脫而不斷掙扎,導致皮膚、毛髮或羽毛與肉體撕裂分離,更有動物為了逃離黏膠性陷阱而啃斷自己的腿;無法逃脫的動物受困數小時到數天的時間,最後因飢餓、脫水或緊迫而痛苦的死亡,被黏膠性陷阱沾黏口鼻的動物則緩慢的窒息至死。黏膠性陷阱是一種「無差別陷阱」,除了鼠類外,常見其他野生動物因誤觸黏膠性陷阱而落入同樣的慘況,例如:鳥類、壁虎等,家中的同伴動物甚至孩童也可能深受其害。
- 缺乏效率且不持久的解決方法
以陷阱捕鼠雖能減少當下老鼠族群數量,但並不會減少環境中鼠類的食物來源,一旦陷阱被移除後,老鼠族群又會回升到原本的數量,也就是說利用陷阱減少環境中的鼠類數量只是暫時的,並不能根本的解決問題(Frantz and Comings 1976;Vadell et al. 2010)。鼠類也會因爲曾經因陷阱受傷、差點被陷阱捕捉或者觀察到其他同類因陷阱死亡等經驗,學習避免踏入陷阱(Schuyler, H.R. Sun, R.F., Jr. 1974)。除此之外,黏膠性陷阱經擺放後,因沾黏環境中的灰塵、毛髮,黏著劑很快便會失效。利用陷阱捕鼠的作法不但無法解決根本問題,也缺乏效率。
- 對安全與衛生造成危害
黏膠性陷阱可能增加鼠類對人類健康與衛生造成的危害。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指出,鼠類受困於黏膠性陷阱時,因恐懼而產生生理機能失調、糞尿失禁等現象,增加了人類接觸漢他病毒或其他傳染性疾病的可能。
- 禁止販售、使用黏膠性陷阱已為國際動物保護趨勢
目前印度梅加拉亞、錫金、坦米爾那都、泰倫迦納邦、英國、冰島、愛爾蘭、紐西蘭、澳洲維多利亞省、塔斯馬尼亞省及首都特區皆已明文禁止使用、設置或販售殘忍的黏膠性陷阱;美國100間以上的機場、連鎖賣場、學校等單位也皆已跟進禁用黏膠性陷阱的行列;全球多個國家地區包含美國部分城市、加拿大、蘇格蘭、威爾斯等也都正在積極推動相關修法。其中澳洲的維多利亞省更有明文規範,若以捕捉昆蟲目的販售、設置或使用黏膠性陷阱,應於該陷阱外部附加籠子或其他保護措施,以防止任何動物意外與陷阱表層的黏膠接觸。
- 其他較有效且人道的鼠類移除方式
唯一能夠有效永久防止鼠類進入家中的方式就是「預防」,最有效且長期降低都市地區嚙齒類族群數量的方法,就是減少牠們在環境中的食物來源及庇護處(Frantz and Comings 1976),將家中可能的鼠類食物來源密封、妥善收藏,將開放的廚房流理台、地面保持乾淨,垃圾桶則應加上蓋子或用繩子將垃圾袋綑綁;浸泡過阿摩尼亞的棉球或者布料也能有效的驅離鼠類。若真的需要捕捉鼠類以利異地釋放,捕鼠籠會是比黏膠性陷阱人道的選擇,然而捕鼠籠設置後也應頻繁確認,以利將捕捉到的鼠類盡快釋放。
- 公民參與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一個國家的偉大與文明道德程度,端看其如何對待動物。」於臺北市禁止販售、設置、使用黏膠性陷阱,是兼顧動物福利及市民文明道德提升的實際作為,希望透過臺北市的公民投票機制能夠將此題目交付市民參與、深化討論,並透過市民以投票來決定臺北市動物保護的發展與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