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兒童營養計劃正式啟動
2024年7月1日,美國農業部(USDA)食品和營養局(FNS)所提出的最新兒童營養計劃正式在校園開跑。內容向《2020-2025年美國人飲食指南》看齊,目標在於提升學校膳食的營養品質,並確保學生能夠獲得健康且多樣化的飲食。除了強調在地食材、更嚴謹的規範鈉和糖的攝取外,更大幅增加了植物性飲食的選項。美國農業部報告指出,全美每天有超過3000萬名學生仰賴學校的早餐和午餐作為主要營養來源。因此,確保學校膳食營養豐富並能夠提供多元且公平的健康食物顯得至關重要。 豆類與堅果納入菜單,植物性蛋白質選項大增新制兒童營養計劃在校園膳食中增加許多植物性蛋白來源/ 圖片來源:vecteezy/ sebelasstudio 根據新制兒童營養計劃,校園膳食擴大了豆類、豌豆和扁豆等植物性蛋白質的選項,取代過去以肉類為主的午餐蛋白質來源。這些植物性食品不僅富含蛋白質,還提供豐富的纖維、鐵和鎂等營養素,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顯著作用。此外,堅果類也不再局限於作為配角,現在可以獨立作為蛋白質來源,為學生提供額外的蛋白質、維生素E、纖維和健康脂肪。 具體而言,學校每週需提供至少½杯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並確保蔬菜的足量供應。食堂菜單上則新增了如炸鷹嘴豆餅(falafel pita)、豆腐炒黑豆漢堡(black bean burgers stir-fried with tofu)、椒類佐鷹嘴豆泥(pepper slices with hummus)等純植物菜色,為學生提供更多樣化的健康飲食選擇。 植物奶上榜菜單:乳糖不耐與純植物飲食者的福音植物奶選項提升菜單靈活性也照顧到乳糖不耐與植物飲食學生需求/ 圖片來源:freepik/ wayhomestudio 牛奶仍然是特殊早餐計劃中的必要成分,與水果和穀類並列,但新規章對其標準進行了更新,要求提供脫脂和低脂乳品。同時,考量到蔬食者以及對牛奶過敏或乳糖不耐的學生需求,植物奶選項的加入不僅提升了菜單的靈活性,還能保持營養均衡,為更多元的學生群體提供符合個人健康需求的選擇。植物奶,如杏仁奶、燕麥奶和豆奶,多富含維生素D、鈣、蛋白質等重要營養素,為無法或選擇不飲用乳製品的學生提供了理想的替代品。此外,植物奶的加入還有助於解決許多學校中存在的食物過敏問題,並進一步滿足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學生的需求,反映了這次規章更新對健康和包容性飲食的重視。 文化飲食與本地食材融入校園,提升學生歸屬感傳統食物的加入有助於文化認同感提升/ 圖片來源:freepik 在美國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校膳食亦需要考量學生的宗教與文化飲食需求。「這些改變不僅增添了更多與文化相關的食物選擇,也讓學校膳食成為學生建立歸屬感的重要途徑。」美國校監協會主席Gustavo Balderas發表對這次新制上路的看法,「這一變革對於美國多元文化背景的學生群體而言是一次重要的突破。」許多學校首次在餐單中添加了具有文化代表性的食品,例如玉米餅。學校營養協會主席Shannon Gleave則提到,這些選擇有助於提升學生對自身文化的認同感,也讓學校餐單變得更加多元化。 此外,新的兒童營養計劃也鼓勵學校標示食材的來源,讓學生了解所食用的食物是否來自當地種植。這不僅強化了學生對於食物來源的認識,還支持了當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對於擁有大量原住民學生的學校,或是由美國印第安教育局管理的學校,傳統的原住民食物,如大蕉,也可以取代傳統的穀物類要求,融入學生的日常膳食中,進一步尊重文化多樣性。 從健康到文化:兒童營養計劃的新方向兒童營養計劃新制的上路期望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圖片來源:vecteezy/ gankogroup 美國農業部兒童營養計劃新制的上路為學校提供了更多元且健康的膳食選擇,尤其是在增加植物性蛋白質選項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該政策不僅滿足了不同文化背景和飲食需求的學生,更進一步尊重了文化多樣性與飲食選擇的權利。無論是植物性飲食者、乳糖不耐症患者,還是宗教或文化需求特殊的學生,新制均為他們提供了符合個人需求的選擇。 透過這一政策的推動,教育系統強調了在多元化和公平飲食需求上的承諾,這不僅僅是為了提供更健康的膳食選擇,還著眼於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隨著各校積極採用當地食材和更具文化代表性的餐單,這項新制為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帶來了飲食教育和文化認同的雙重提升。 參考資料: vegconomist: New USDA Rules Expand Vegan Options in School Meals https://vegconomist.com/health/new-usda-rules-expand-vegan-options-school-meals/ Central Florida Public Media: New USDA rules mean more options for vegan, vegetarian students and those with milk allergies https://www.cfpublic.org/education/2024-08-30/new-usda-rules-mean-more-options-for-vegan-vegetarian-students-and-those-with-milk-allergies farm sanctuary: Federal Win: USDA’s School Nutrition Updates Boost Access to Plant-Based Protein https://www.farmsanctuary.org/news-stories/usda-school-nutrition-boost-access-plant-based-prote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每一天都在街頭為動物權益努力,不論天氣如何,我們始終堅守。與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益處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您在街上遇見我們的推廣團隊,請停下來了解我們的宣導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些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2024.10.08
英國承諾擬禁止進口鵝肝醬
鵝肝醬的文化背景與道德爭議經過強迫灌食的鵝/鴨肝比正常肝臟大出6倍。/ 圖片來源:Animal Equality 鵝肝醬在法國料理中占據重要地位,作為一種奢侈食材,鵝肝的歷史可追溯到古埃及。然而,鵝肝的製作過程備受爭議,特別是使用「灌食」(force-feeding)技術來讓鳥禽的肝臟極度肥大。製作過程中,工人使用特製的金屬或塑料管,將大量食物(通常是玉米和黃豆的混合物)強行灌入鵝或鴨的胃部,這種過程每天進行數次,長達12至21天。隨著強制餵食的進行,這些鳥禽的肝臟會異常肥大,成為正常大小的6至10倍。肥鴨肝的脂肪重量比例從正常的約18%增至60%,一隻被灌食的鴨肝最終重量可達1.5至2磅,而未經灌食的鴨肝僅有約0.25磅。這種生產方式因其對動物健康和福祉的嚴重損害,遭到動物權益團體的廣泛批評。 英國政府的立場與政策變化為了生產鵝肝將,鴨子和鵝每天被強制餵食,直到它們的肝臟長到正常大小的10倍。/ 圖片來源:Animal Equality 鵝肝醬的生產自2011年起便在英國被禁止,這顯示出政府對動物保護的重視。然而,進口鵝肝醬卻仍然合法,原因不排除來自法國的進口鵝肝醬在英國市場中有一定的銷量。是否該全面禁止這項備受動物虐待爭議的食材,在英國並非首次被提出討論。早在2020年的四月,時任環境部長的Jim McMahon就曾表示,鵝肝生產過程引起了嚴重的動物福利問題,也不符合國內法規。然而儘管其政府在2021年三月宣稱「將在數月後實行禁令」,這項計劃卻仍在隔年的二月被時任首相Boris Johnson廢除,引發政界議論,也激起了動物權益團體的不滿。 2024年,工黨再次強調若在大選中勝出,將立即推動立法,徹底禁止鵝肝醬的進口。這一承諾標誌著英國動物保護法制進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是針對英國內部多年來關於該問題的廣泛討論與壓力。「鵝肝生產無可否認是殘酷的,但幾十年來英國持續的外包這種殘酷行為——這種虛偽必須停止。這顯然是一個關鍵的選民問題,絕大多數英國人支持鵝肝進口禁令,所以我很高興看到工黨在這個問題上採取決定性立場。」英國動物平等組織執行董事Abigail Penny表示,「鵝肝在英國公眾的盤子裡沒有一席之地。」根據最新的調查顯示,85%的英國人支持禁止進口以灌食方式生產的鵝肝醬,表明民意已大幅轉向支持動物福利。 全民響應:鵝肝醬禁令的全球趨勢在動物權益團體的長期努力下,紐約市議會在2019年通過了禁止鵝肝的法案。/ 圖片來源:New York Times 動物保護團體長期以來對鵝肝醬的生產和銷售進行抗議。Animal Equality UK自2017年以來,便領導了一場針對鵝肝醬進口的禁令運動。該組織已經收集了將近30萬個簽名支持,並得到了包括Ricky Gervais、Dame Joanna Lumley和Mark Ryland等知名人士的公開支持。這些名人以其影響力呼籲大眾關注鵝肝製作過程中的殘忍行為。此外,Animal Equality還釋出了十餘項關於鵝肝生產的調查報告,揭露了農場中動物的痛苦場景,如呼吸困難、眼部感染、斷翅、斷喙,甚至是帶血或死亡的鳥禽屍體。這些舉措在英國引發了廣泛的社會共鳴,進一步推動了政府採取行動的壓力。 除了英國以外,許多國家和地區也已對鵝肝醬的生產或進口進行了禁令。阿根廷、丹麥、德國、芬蘭、以色列等國家禁止生產鵝肝醬,印度甚至實施了全面禁止生產與進口的政策。美國紐約市在2019年通過了禁止販售鵝肝醬的法律,並在2022年的10月正式生效。這些國家的行動表明,鵝肝醬禁令已成為全球動物保護運動中的一部分,並且得到了越來越多政府與民眾的支持。 動物福利與人類美食:禁令背後的社會變革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意識到鵝肝生產過程中的殘忍行為,國際上對動物福利的關注也在逐步加強。/ 圖片來源:Pexels/Magda Ehlers 鵝肝醬的禁令不僅關乎一個美食文化的傳承,更關乎當今社會對動物權益的重視,製造過程的虐待爭議反映了人們對動物倫理與人類消費習慣的重新審視。隨著動物權益團體的不斷推動以及公眾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審視這種被視為「殘忍美食」的產品,並在法案上採取行動。英國一旦成功通過進口禁令,將成為全球動物保護趨勢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並可能進一步影響其他國家和地區採取類似行動。動物保護不僅僅是法律問題,更是全球社會價值觀的轉變。 參考資料: 中央廣播電台:美食之亂 英國工黨承諾上台將禁鵝肝醬進口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208363 FOODmanufacture: 85% back UK foie gras import ban https://www.foodmanufacture.co.uk/Article/2024/08/01/85-back-UK-foie-gras-import-ban 食力:從古埃及時代就存在的爭議美味!用「灌食」製成的鵝肝 https://www.foodnext.net/science/scsource/paper/5852476544 New York Times: New York City Banned Foie Gras in 2019. Tell That to the Ducks. https://www.nytimes.com/2023/01/27/nyregion/nyc-foie-gras-ban.html FINEDININGLOVERS: Foie Gras: Where is it Actually Banned? https://www.finedininglovers.com/article/foie-gras-where-it-actually-bann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10.06
英國廢奴法案與純素飲食推廣的成功關鍵
理想落地開花:英國廢奴法案與純素飲食推廣的成功關鍵 Tobias Leenaert 在他的採訪中以英國廢奴法案舉例說明推動純素世界的策略。在 1800 年代初期,英國要求全面廢除奴隸制,但廢奴主義者認為這是一個很難成功推動的要求,無法在當時的情況下實現。因此,他們轉而提出其他方案,其中之一便是《外國奴隸貿易法案》,該法案禁止英國國民投資其他國家的奴隸制,例如投資法國或美國的奴隸船。當時,許多廢奴主義者內心充滿疑惑與掙扎:「我們怎麼能只禁止部分邪惡的事情?這樣是否等於在某種程度上默許了其他形式的奴隸制?」 這個例子與許多純素主義者的想法十分相似。他們認為我們不應該只要求減少肉食,因為這樣等於暗示彈性素食主義者或參與「週一無肉日」的人在其他日子吃動物製品是可以接受的。在這裡,想先問讀者一個問題:你認為一次性廢除奴隸制度是最好的做法?還是應該採取部分可行的方案,逐步向最終目標邁進? Tobias Leenaert 認為「我可以理解理想主義會是最好的做法,但有時很難不評估在要求理想實現中,我們最想要什麼理想情況發生。務實主義有一個觀念是我們應該做有效的事情。」 研究發現,純素飲食對環境的影響只有多肉飲食的 30% 眾所周知,肉類飲食對地球的環境影響巨大,而植物性飲食在永續發展方面更具優勢。但我們的飲食究竟對環境有多大影響?純素飲食與多吃肉或少吃肉相比,會帶來什麼不同? 我們分析了 5 萬 5 千人的飲食數據,並將其與五項關鍵指標進行比對:溫室氣體排放、土地使用、水資源使用、水污染和生物多樣性損失。我們的結果發表於《Nature Food》期刊,顯示純素者的飲食對環境的影響僅為大量肉食者的 30%。 這些數據來自一項追蹤超過 20 年的大型癌症與營養研究,涵蓋英國約 5 萬 7 千名參與者。我們將受試者的飲食習慣分為六個群組:純素者、素食者、魚素者,以及低、中、高肉食者。接著,我們將這些報告與一個食物環境影響的資料庫進行對照。這個資料庫考慮了食物的生產方式與地點——例如,在西班牙溫室種植的胡蘿蔔,與在英國田地裡種植的胡蘿蔔,對環境的影響有什麼不同。 過去的研究往往假設所有麵包、牛排或千層麵的環境影響是相同的,這導致了對某些飲食的環境負擔高估或低估。通過考慮更多的細節,我們可以更精確地了解不同飲食對環境的影響。 考慮不同的生產方式與地點非常重要,例如,在溫室裡種植胡蘿蔔需要更多的能源和水資源,而在田地裡種植的胡蘿蔔則需要更少的能源。這樣的細節會影響到溫室氣體排放、土地使用和水資源消耗等關鍵環境指標。若不考慮這些變數可能會低估或高估某些飲食的真實環境影響。 所以根據此次的研究結果,植物性食品,無論其生產方式如何,通常在溫室氣體排放、土地使用、水資源消耗等方面的負擔都比動物性食品低。這意味著,即便是「最不環保」的植物性飲食,仍比「最環保」的肉食飲食更具可持續性。 純素者 vs. 肉食者 毫不意外,含有更多動物性食品的飲食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影響。每單位食物來算,肉類和乳製品的環境影響是植物性食品的 3 到 100 倍。因此,純素者和大量肉食者之間的差異巨大。在我們的研究中,純素者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僅為高肉食者的 25%。這是因為肉類生產需要更多的土地,導致更多的森林砍伐,並減少儲存在樹木中的碳含量。此外,肉類生產還需要大量肥料,而牛和其他動物也會直接排放溫室氣體。 不僅僅是排放,與大量肉食者相比,純素者的土地使用影響僅為 25%,水資源使用影響為 46%,水污染影響為 27%,生物多樣性損失影響為 34%。 即使是少肉飲食,其環境影響相較於高肉食飲食也來到 70% 左右。這表明,採用純素或素食飲食,才能大幅減少環境負擔。 飲食對全球的影響 這些發現十分重要,因為全球食品系統被認為負責大約 30% 的溫室氣體排放、70% 的淡水使用,以及 78% 的淡水污染。全球約四分之三的無冰土地已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主要是用於農業和森林砍伐等土地利用變化,而這也是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主要原因。 英國的肉類消費在 2018 年前的十年間有所下降,但為了達到環境目標,國家食品戰略和氣候變化委員會建議應再減少 30% 到 35% 的肉類消費。 我們的飲食選擇深深根植於個人習慣,改變起來並不容易。然而,我們的研究和其他研究不斷證實,食品系統對全球環境和健康的影響是巨大的,而這些影響可以透過轉向植物性飲食來減少。我們希望這項研究能鼓勵政策制定者採取行動,並讓人們在保持營養、美味和經濟實惠的前提下,做出更永續的選擇。 ProVeg International 的目標是到 2040 年全球動物性產品的消費量減少 50% Tobias Leenaert 在他的書中討論實現純素世界的務實策略。ProVeg International是一個致力與飲食變革的非政府組織,目標是在 2040 年前將全球動物性產品的消費量減少 50%,並以植物性或開發的純素替代品取而代之。Tobias 也是有效利他主義的支持者,這一哲學提倡通過理性行動來盡可能地造福世界。他認為,這與素食和動物權益運動非常契合。他在採訪中分享道,「我們必須做一些真正明顯幫助動物的事情,為動物創造改變,因為有時候我們做一些事情可能是在感性的情緒下,群體齊聲高呼在動物權益努力,只為了讓我們感覺舒服一點的事情,但這對動物並不一定能產生有效影響,所以尋找證據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彈性素食主義者和少肉主義者推動植物性食品普及 許多人使用不同的策略來實現全球純素飲食的崇高目標,Tobias 提倡的務實方法是關注彈性素食主義者或少肉主義者,這些人雖然尚未成為純素者,但他們已經開始減少動物產品的消費。這些群體對於推動植物性替代品的普及至關重要。Tobias 解釋道,這些少肉飲食者不僅能讓植物性食品更為經濟實惠,還能減少對動物產品的需求,並且對動物的剝削獲利更少,從而加速全球向純素飲食的轉變。 少肉素食者或彈性素食者的數量約占人口的 20% 到 40%,他們是龐大的族群,如果我們從世界上所有液體乳製品的例子來看,有 13% 已經是植物奶產品,明顯地看到這不僅僅是純素食者造成的,純素者的群體相較前者所說的群體來說太小了。因此他們是推動飲食變革的重要力量。Tobias 強調,我們不應忽視這些群體對策略的重要性,因為他們的行為改變能夠顯著影響市場和供應鏈。 這個龐大的族群他們創造了需求與市場,這就是為什麼現在許多公司紛紛加入生產純素產品的原因之一,促使市面上產品更多元化,人們就越容易轉向純素的範疇,這將有助於創造純素世界。當然,這並不是說純素主義者不重要,可能也會給許多堅定的純素活動家和精神實踐者帶來兩難困境,但 Tobias 的意思是彈性素食主義者和少肉主義者這兩個群體很重要,我們應該使用務實的策略盡快實現純素世界。 美味的替代方案令人難以抗拒 Tobias 認為,我們首先必須確保人們有可口的植物性替代方案,這樣才能更容易改變他們的行為。當人們開始享受植物性食物時,才會更願意接受相關的道德或環境議題。他進一步指出,改變是雙向的,許多人在行為上改變嘗試植物性飲食後,發現這些食物既美味、方便、可以負擔的,若在此時我們帶著道和環保議題、動物利益的論點接近他們,他們會更容易接受。進一步的解釋,人們會相信他們仍然可以擁有美味的食物,因為他們可能原先不相信有任何替代方案,害怕失去既有美食的心理會有很強的防禦機制。 這一點非常重要,當下的狀況雖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法,但可能在那時後是可以執行的,連帶的後續化學反應將是人們可以建立變革社會的很重要基石。 思考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實現充滿同情心的社會 目前常見的一個挑戰是,那些首先關心動物的人往往希望直接為動物權益和推動純素世界而行動,Tobias 認為這個挑戰是最貼近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但這不一定是最好的策略。他認為更好的務實作法是找到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進而才能影響他們。假設今天我們交談的人是「健康和環境顧問」,針對此議題或許我們可以採取推動「素食日」的策略。現實層面來說,這也是當今全球國家中許多政府和官員非常重視的議題。 揭露飲食習慣對環境影響的溫室氣體比例 最後,透過這張圖片來看不同飲食習慣群體對環境的相對影響,針對三種主要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 (CO₂)、甲烷 (CH₄) 和 氧化亞氮 (N₂O)。以高肉食者(High meat-eaters)作為參考基準,其他飲食群體的環境影響以比例形式表達,範圍從純素者到低肉食者,並涵蓋素食者和魚素者。這裡每個數據點的橫線代表影響範圍的變異性(誤差範圍),橫軸代表相對於高肉食者的環境影響比例。 CO₂ 部分:高肉食者的排放最高,而隨著肉類消費量的減少,排放也逐步減少,純素者的排放最低,約為高肉食者的 25%。CH₄ 和 N₂O 顯示了類似的趨勢,肉類消費量越少,環境影響也越小。純素者的影響在這兩個指標上也顯著低於其他群體。 總結來看,這張圖表顯示出吃肉的數量越高,對環境的影響越大,而純素飲食相對於肉食飲食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顯著較小。 Tobias強調,我們必須提供可口的植物性替代品,讓人們更容易做出改變。一旦人們開始享受植物性食物,他們會更願意接受相關的道德和環保議題。這種循序漸進的推動方式,讓人們在行為改變後更容易轉向純素飲食,並促進更具同情心的社會發展與變革。 — 文 動物權特約記者 李鈺珊 備註 Tobias Leenaert 是 ProVeg International 聯合創始人和《How to Create a Vegan World: A Pragmatic Approach》一書的作者,中文書名為《打造全蔬食世界》(中文譯者張家珮為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共同創辦人)。Tobias吃純素超過 25 年,成為純素食者的原因是在他 10 歲時,看著壁爐旁的狗和在雨中街對面草地上看到的牛有什麼區別,他知道「我們正在撫摸狗,但我們會吃那頭牛。」。他想知道這兩個物種之間在道德上的相關差異,而他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所以依照此邏輯結果,之後他成為素食主義者。Tobias Leenaert 花了大約 10 年的時間才真正成為純素主義者,關鍵是他在大學裡讀到了《動物解放》這本書,以及遇到了一些純素主義者。同時,大學論文開始寫關於人類與動物關係以及吃肉的後果,讀了很多相關內容,他決定將他的一生都花在這個議題上。到比利時時,Tobias 創立了一個名為「Ethical Vegetarian Alternative」 的組織,現在被稱為 「ProVeg Belgium」 隸屬於 「ProVeg International」 的旗下。他在該協會任職 15 年後,從全職工作者轉向公共演講者和作家的工作中,專注於動物權利議題和推廣肉類飲食如何過渡至植物性飲食策略裡。 純素飲食對環境的影響只有多肉飲食的 30%,參考文章:Vegan Diet Has Just 30%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High-Meat Diet, Major Study Fin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每一天都在街頭為動物權益努力,不論天氣如何,我們始終堅守。與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益處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您在街上遇見我們的推廣團隊,請停下來了解我們的宣導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些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2024.09.28
吹響減碳號角:丹麥碳稅政策問世
吹響減碳號角:丹麥碳稅政策問世丹麥宣布包含向畜牧業徵收碳稅等多項綠色推動政策 / 圖片來源:Økonomiministeriet Website 全球暖化現象日益加劇,減碳已成為各國的共同任務。丹麥作為全球重要的豬肉與乳製品出口國,政府攜手農業、工業與工會,率先對畜牧業實施碳稅,吹響了全球第一聲針對畜牧業的減碳號角。該政策預計自2030年起,對每噸畜牧業產生的二氧化碳當量徵收300丹麥克朗(約43美元),並在2035年提高至750丹麥克朗(約107美元)。為了減少新法案推行過程中的衝擊,政府將在這段期間提供60%的稅務減免,意味著農民自2030年起每噸僅需繳納120丹麥克朗(約17美元),並逐步增至300丹麥克朗(約43美元)到2035年。此外,該碳稅法案的收入預計在2030年至2031年間返還給農業部門,以支持其綠色轉型,並推動農業逐步邁向低碳未來。 關於畜牧業與氣候變遷:無法忽視的溫室氣體排放全球逾三成的溫室氣來排放來自畜牧業/ 圖片來源:Pexels/Pixabay 溫室氣體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畜牧業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更對全球氣溫上升有重大影響。根據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數據,全球必須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40%至45%,才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畜牧業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約32%,其中甲烷作為強效的溫室氣體,主要來源於牛、豬、羊等動物的消化過程及糞便管理。為了達成減排目標,對畜牧業徵收碳稅成為關鍵手段。以丹麥為例,乳牛每年平均排放約5.6噸二氧化碳當量,根據政策,自2030年起,平均每頭乳牛將被徵收672丹麥克朗(約96美元)的稅款,並在2035年增至1,680丹麥克朗(約241美元)。 農業界與環保團體看法分歧:誰支持,誰反對? 丹麥的碳稅政策在各界引發了廣泛的反應,農業界對此持保留態度,擔心政策會增加經濟負擔並削弱競爭力。Arla Foods的執行長Peder Tuborgh表示:「這項協議雖是正面的,但那些竭盡全力減少排放的農民不應該被徵稅。」他還強調,碳稅應僅針對有減排措施的排放源徵收。 然而,環保團體則對此政策表示歡迎,並將其視為對抗氣候變遷的重要里程碑。丹麥自然保護協會主席Maria Reumert Gjerding強指出:「這是一次歷史性的妥協,為丹麥的土地利用制定了全新的方向,並為食品行業的重組奠定了基礎。」丹麥氣候、能源與供應部長Lars Aagaard補充:「我們正改變丹麥的版圖,創造一個更加綠色、氣候友善的農業體系。」他強調,丹麥作為全球首個對農業徵收碳稅的國家,將成為其他國家的榜樣。該政策還包括種植超過60萬英畝的森林等綠色倡議,並致力於實現2030年的減排目標。 從畜牧場到餐桌:消費者如何參與氣候行動?植物性飲食可以從供需關係中著手改變畜牧產品的生產量/ 圖片來源:Pexels/BULBFISH 丹麥的碳稅政策無疑成為全球氣候行動的焦點。隨著全球對氣候變遷的關注升溫,各國政府逐漸意識到畜牧業對環境的重大影響。然而,真正的改變不僅依賴於政府政策,消費者的選擇同樣舉足輕重。從根本上來看,氣候變遷的關鍵在於供需關係。消費者需求推動了畜牧業的擴展,而減少畜牧產品的消費才是解決問題的核心。全球食物系統約佔溫室氣體排放的三分之一,這包括了牲畜飼養、飼料生產和運輸等環節。因此,減少對動物產品的需求,轉向更具可持續性的植物性飲食,將有助於大幅降低全球排放量,從源頭上緩解氣候危機。 參考資料: 工商時報-丹麥將對畜牧業收碳稅 https://www.ctee.com.tw/news/20240819700274-439904 The Washington Post: A world-first emissions tax is going after gassy cattle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world/2024/06/27/denmark-carbon-tax-cows/ CNN: World’s first carbon tax on livestock will cost farmers $100 per cow https://www.cnn.com/2024/06/26/business/denmark-cows-carbon-tax/index.html Regeringen og parterne i Grøn trepart indgår historisk Aftale om et grønt Danmark https://www.oem.dk/nyheder/nyhedsarkiv/2024/juni/regeringen-og-parterne-i-groen-trepart-indgaar-historisk-aftale-om-et-groent-danmark/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Livestock and enteric methane https://www.fao.org/in-action/enteric-methane/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堅持不懈地站在街頭,無論風吹雨打,為動物權益奮戰。我們每日都與民眾分享著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價值。如果你在街上偶然遇到我們的推廣團隊,歡迎停下腳步,了解我們正在宣導的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份鼓勵和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2024.09.26
監獄中的蔬食
為響應尊重生命的潮流,2020 年 11 月 25 日世界無肉日當天,臺灣雲林監獄的近千名收容人在午餐時享用了素食。然而,同一年,英國環保運動家 Roger Hallam,作為滅絕叛亂運動的共同創辦人,卻在受審時抗議監獄提供的植物性餐點不足。事實上,世界各國法律對素食者權益的保護存在很大差異,從監獄的飲食情況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植物性飲食的模糊定位。 Dominick Thompson 是一位知名的美國純素主義者、企業家和社會運動家,尤其以推廣動物權利、純素生活方式和環保主義而聞名。他的背景非常多元,曾經從事健身、醫療保健、以及企業管理等領域的工作。Dominick Thompson 曾有過待在監獄的經歷,作為素食倡導者,他認為監獄的封閉環境和監管者與被監管者之間的權力關係,讓他聯想到工廠化養殖場。雖然受刑人不像動物那樣被屠宰或注射激素,但根據美國法律,受刑人必須從事勞動,其中甚至包括讓一些人去屠宰場工作。這種受壓迫的情況和經濟動物的處境很相似。此外,監獄外的弱勢社會階層,特別是有色人種,常因無法獲得健康的飲食而面臨健康風險,進而影響他們的教育和就業機會,導致社會流動性下降。我們可以看到,監獄中多數囚犯來自這些邊緣群體,這種不平等現象在監獄內外被不斷複製,進一步加劇了他們的壓迫感。 Dominick Thompson,圖片來源domzthompson 這種飲食上的不平等現象和在監獄內外取得植物性飲食的困難是一樣的,但影響的群體、可尋求的幫助和解決方案卻各有不同。在這裡,我們探討如果監獄推廣更廣泛的植物性飲食,會對受刑人和管理方帶來哪些影響。 根據 Caitlin Watkins 在其研究中對受刑人的訪談發現,如果給予受刑人種植和收集植物的機會,不僅能讓他們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健康,還能提升他們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從而幫助他們更順利地重返社會。同時,監獄管理員和餐廚供應商需要學習植物性飲食的定義、營養學知識,以及相關的實際操作,確保宗教禁忌、健康考量或素食需求的受刑人能更輕鬆地適應監獄生活。 當然,如果監獄全面改為植物性飲食,對那些無肉不歡的受刑人來說,可能會是很大的挑戰,因此監獄應該採取漸進的方式來推行,同時進行相關的宣導教育,讓所有人能夠逐步適應這種變化。 人們對蔬食的態度可能影響我們對於提供受刑人蔬食這一措施的看法。如果我們認為蔬食有助於健康,並能培養積極正向的心態、成就感及同理心,那麼讓囚犯食用蔬食或可被視為一種正面的矯正方法。然而,若我們認為蔬食口味欠佳且令人沮喪,則提供蔬食可能會被視為一種懲罰性的措施。 參考資料 Claire Hamlett. (2020). The Role of Plant-Based Food in the Prison System. Sentient. https://sentientmedia.org/the-role-of-plant-based-food-in-the-prison-system/ In Prisons. The vegan society. https://www.vegansociety.com/take-action/campaigns/catering-everyone/information-news/prisons 蔡佩旻(2020)。世界無肉日!雲林監獄千人享蔬食...感受地球公民一同「做好事」。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25/1862618.ht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每一天都在街頭為動物權益努力,不論天氣如何,我們始終堅守。與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益處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您在街上遇見我們的推廣團隊,請停下來了解我們的宣導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些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2024.09.25
用藝術傳達動物權
在倫敦動物園出現的Banksy最新作品掀起了對動物權益的熱烈討論。這幅作品描繪了一隻大猩猩正掀起鐵門一角使其他動物們離開,其中包括一隻海豹和幾隻鳥,充滿了自由和解放的象徵意義。這是Banksy最新系列的第九件作品,該系列涵蓋了多種動物主題,從山羊、犀牛到猴子和大象,觸發觀眾對動物圈養議題的深思。 Banksy最新系列作中的第九件位於倫敦動物園門口,被認為充滿解放意味。/ 圖片來源:Bansky/Instagram Banksy的作品迅速引起了公眾的廣泛關注。倫敦動物園對這位世界知名塗鴉藝術家的創作表示「難以置信的驚喜」,並一度計劃保護這件作品。然而,隨著夏季遊客增加,考慮到入口的正常使用,動物園決定將作品移除並用複製品代替原作。動物園表示,正在考慮如何妥善保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作品。 這一決定無疑引發了更多的討論。動物權益倡議者認為,這幅畫作不僅僅是藝術,更是一種對動物圈養的抗議。Viva!創辦人Juliet Gellatley指出,Banksy通過這些作品表達了對動物權益的關注,尤其是在動物園這樣的場地創作,更顯示了反對動物囚禁的立場。 Banksy在2013年的作品《Sirens of the Lambs》曾引發民眾對肉品產業的思辨。/ 圖片來源:Independent.co.uk Banksy的藝術作品以挑戰傳統觀念和批判社會議題聞名,這也並非他第一次以動物處境為題材創作。在2013年的作品《Sirens of the Lambs》中,他就曾讓一輛滿載絨毛動物玩具的卡車在紐約街頭行駛,被解讀為對肉類產業和動物待遇的批判。而此次倫敦系列,從山羊到大象,每件作品似乎都在呼喊著動物應該擁有自由生活的權利。 在高處站立面積狹小的山羊是否意味著處於龐大議題的邊緣?/ 圖片來源:Bansky/Instagram 橋上懸盪的三隻猴子是未被損壞或拆除的作品之一。/ 圖片來源:Bansky/Instagram 這些作品在藝術界和社會中引發了多重解讀與討論。Grove Gallery的CEO James Ryan指出,這些作品可能在傳遞「監禁」的主題,暗示動物被困住的狀態以及對自由的渴望。該系列作品不僅在視覺上震撼人心,更激起一場地球居民的權益思辨,尤其著重於人類如何對待動物的方式。 該件作品中的車輛與交通錐現已被移除。/ 圖片來源:Bansky/Instagram 隨著Banksy的藝術作品引發的討論不斷升溫,倫敦動物園的決定也凸顯了藝術在公共空間中的影響力。雖然動物園表示希望保護這件作品,後續的移除做法卻引發了人們對動物圈養和藝術自由的質疑與熱議。 不論如何,Banksy的作品無疑激起了人們對動物圈養問題的關注。透過這些象徵性的圖像,我們開始更深入地思考人類與動物之間的共生關係,以及動物園在自然生命教育與動物生活權益之間如何取得平衡:這些被歸類為展演動物的個體,究竟是被保護在物種復育的安全網內,還是被囚禁在人類自我滿足的牢籠中? 參考資料: https://www.veganfoodandliving.com/news/banksy-art-london-zoo-anti-captivity-message/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623qjpgew4o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e38lq7zy34o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5yper4gw27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09.12
肉類背後的隱藏代價
《肉類背後的隱藏代價:你不知道的真相》 在當今的世界,肉類產品已成為許多人日常飲食中的重要部分。然而,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動物福利以及健康問題的關注日益增加,肉類產業背後的隱藏成本也逐漸浮出水面。紀錄片《Eat Animals》深入探討了現代畜牧業的運作模式以及文章《Knight Bites: 肉類的真正代價》以六大面向的數據調查,揭示了這一產業對地球環境、公共健康和動物生命的巨大影響。 畜牧業的崛起與現狀 自 20 世紀以來,工業化畜牧業迅速崛起,成為滿足全球肉類需求的主要方式。紀錄片詳細描述了這一過程,展示了現代工業化農場如何以高效的方式生產大量肉類產品。然而,這種效率的背後是以環境破壞、動物福利的犧牲以及人類健康的風險為代價的。 工廠化農場,通常被稱為集約化動物飼養場(CAFOs),在極度擁擠的環境中飼養數以萬計的動物。這些動物的生活條件極為惡劣,無法實現正常的行為,並且經常面臨疾病和壓力。根據《Knight Bites》的報導,畜牧業負責全球近 40% 的森林砍伐,尤其是在亞馬遜雨林這樣的關鍵生態系統中,這些森林被清除以騰出空間用於飼養牲畜或種植飼料作物。 環境與氣候影響 畜牧業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貢獻不可忽視。數據顯示,畜牧業產生了全球 12% 至 20% 的溫室氣體排放,包括甲烷和二氧化碳。這些溫室氣體是氣候變化的主要驅動因素之一,導致了全球範圍內自然災害的增加,如洪水、乾旱和極端天氣事件。 紀錄片《Eat Animals》也強調了畜牧業對水資源的污染。工廠化農場每年產生大量的糞便和廢水,這些廢棄物通常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和湖泊中,造成嚴重的水污染問題。在美國,這些設施每年產生約 13.7 億噸的糞便,這些污染物往往最終流入公共水源,對當地的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構成威脅。影片裡一位父親描述:「這條河以前是個釣魚天堂,但到了 90 年代初,我和我兒子開始發現魚身上有瘡,接著大量魚類死亡。我們沿著 Trent River 飛行,試圖找出原因。當飛到 Jones County 時,我看到地面上有許多粉紅色的池塘,看起來像百得必治(Pepto-Bismol)。這些池塘其實是動物糞便和尿液的糞池,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糞池填滿後,糞便和尿液經常被排放到空氣中,最後流進河裡,造成了嚴重的污染。」 動物福利問題 在工業化畜牧業中,動物福利問題尤為突出。紀錄片通過實地調查,揭示了在集約化飼養場中,動物們如何被迫生活在狹小的空間中,忍受巨大的痛苦。這些動物通常無法實現任何正常的行為,如社交、運動或自然的覓食行為。每天,全世界大約有 2.02 億隻雞、380 萬頭豬和 90 萬頭牛被宰殺以供人類食用。這些數字背後是無數的生命被迫終結,以及無法言說的痛苦。Jonathan Safran Foer 也是此紀錄片原著作家指出,雖然許多人意識到吃動物存在問題,但往往選擇忽視。他認為,這種忽視使我們與自身的“動物性”疏離,特別是我們與動物共享的痛苦感知能力。弗爾認為,這種疏離會導致我們在無意識中感到羞愧,因為我們下意識地記得自己忽視了什麼重要的事情。 《Knight Bites》還指出,為了應對這些動物在惡劣環境下容易生病的情況,全球約 66% 的抗生素被用於畜牧業,這導致了抗生素耐藥性的迅速上升。這一現象不僅對動物有害,對人類健康也構成了嚴重威脅。根據報導,到 2050 年,抗生素耐藥性可能每年導致 1000 萬人死亡。 健康風險與飲食選擇 除了動物福利和環境問題,肉類產業還對人類健康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紀錄片《Eat Animals》以及《Knight Bites》的數據顯示,過度消費紅肉和加工肉類與多種健康問題相關,包括心臟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這些飲食習慣在全球範圍內導致了大量的早逝和慢性疾病的增加。 參考文章內容,如果中高收入國家能夠將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消費量減少 14%,每年可以預防 6.5 萬人死亡。這一數據強調了改變飲食習慣的重要性,不僅可以改善個人健康,還能對環境產生積極影響。 政府補貼與經濟影響 在討論肉類產業的真正成本時,必須考慮到政府補貼在維持肉類低價中的作用。各國政府每年花費巨額資金補貼動物農業,以保持肉類產品價格的低廉。例如,美國每年在這一領域的補貼高達 380 億美元,加拿大則為 17 億美元。 這些補貼雖然使肉類產品更加平易近人,但卻忽視了環境成本、健康風險以及動物福利等隱藏代價。如果這些成本計入產品價格,肉類可能不再那麼“便宜”,這將迫使消費者重新考慮他們的飲食選擇。 未來的方向:尋找可持續的替代方案 面對這些挑戰,越來越多的專家和活動家呼籲人們轉向更加可持續的飲食選擇。《Eat Animals》以及《Knight Bites》都強調了植物性飲食作為肉類替代品的重要性。雖然植物性產品目前在價格上仍然難以與肉類產品競爭,但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加,這些產品的價格將逐漸下降,並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擇。這些經營模式提供了一個可行的替代方案,為未來的食品生產指出了新的方向,為地球和未來的世代留下更可持續的環境。 植物肉正掀起一股新潮流 — 文 動物權特約記者 李鈺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堅持不懈地站在街頭,無論風吹雨打,為動物權益奮戰。我們每日都與民眾分享著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價值。如果你在街上偶然遇到我們的推廣團隊,歡迎停下腳步,了解我們正在宣導的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份鼓勵和支持。你的支持是我們堅持下去的動力!
2024.08.29
澳洲將終止所有活羊出口
在歷經數十次之調查所有與羊隻被虐待的相關佐證、高度的媒體曝光、加上數十萬澳洲公民的改革呼籲之下,終止活體羊隻出口的法案最終於澳洲聯邦議會定案。 非營利組織『澳大利亞動物協會』於2003年首次揭露活體羊隻出口至其他國家的過程中發生的殘酷事實,其中因素包括:被限制的空間、令人不適的硬體設備、排泄物、高溫、疾病與感染、食物與水污染、氣候變化等。在其努力不懈、數十年的政治遊說之下,澳洲政府宣布將於2028年5月1日終結所有活體羊隻的海運出口,原先聯邦農業部長穆雷·瓦特(Murray Watt)透露,終止活體羊隻出口需要費時60年之久,然而,隨著牲畜出口產業的逐步淘汰,促使澳洲政府將其法案提前於4年內結束。此意味著人們對待動物的態度已邁入正向的改變,且積極地影響著當地政府。 如果您未經歷過與那些活體羊隻共同生活與同一艘船隻的生活,或許這一切的苦難都是難以想像的,然而它們卻是真實地發生在別無選擇的羊隻身上。資深獸醫Lynn Simpson博士已有57次與牲畜們一同待在船上的經驗,以下是她在那些動物身上發現的殘忍事實: 空間 高密度且有限的空間難以讓羊隻獲得充分的休息,幾乎沒有可以躺下的空間,更惶論還有陌生環境、噪音及船上航行產生的搖晃問題,都會造成羊隻恐慌及不安。 墊草及相關船內設施 即便羊隻於船上有鋸木屑或其他墊草可供休息用,提供的量卻遠遠不夠實際的羊隻數量使用,迫使牠們僅能於旅途期間,勉強在堅硬防滑的地面上停留,容易使其造成擦傷、跛行和其他傷害,磨損的甲板表面及不良的排水系統常常導致船上的動物們受傷,而受傷的動物們很容易遭致安樂死。澳洲政府並沒有相關船內設施的強制規定,僅提及墊草相關用品需“適時地”更換,導致此措施由出口商全權決定。 排泄物及熱傷害 出口業者並未將羊隻在船舶裡的糞便做妥善安排,羊隻被堆積的糞便掩蓋,使其與融化的糞便和尿液粘住。曾有當事船員揭露,由於熱能的緣故,活羊於同一個環境下跟其他羊屍體一起被嚴重分解,無法站立且動彈不得,最終活羊於中暑的情況下痛苦而死亡。 感染與疾病 未經治療的開放性傷口因接觸糞便和尿液而增加感染及成為蜂窩性組織炎的風險,但擦傷容易被糞便覆蓋而經常被忽視。感染使羊隻非常痛苦而無法順利進食,拒絕站立並持續躺在自己的糞便中。擁擠的環境、高濃度的氨氣和船上緊張且陌生的環境都會導致動物眼部感染、熱傷害、沙門氏菌病和肺炎。 食物、水污染 不當的環境配置讓羊隻無法擁有乾淨的食物及水源補充體力,其被尿液和糞便汙染而導致拒食並脫水。 天氣變化 船舶於海上面臨惡劣氣候是家常便飯。波濤汹湧的大海和意料之中的天氣變化增加了羊隻受傷和暈船的機率。壞天氣導致船隻晃動並使羊兒們感到不適,而很難於航行中正常站立。 羊隻被迫停留在船上數週的畫面,羊圈並未好好地被清理,導致環境裡積滿了糞便。 機械故障 一旦有機械相關的問題出現,一定會有災難產生。通風問題、引擎故障甚至火災都造成了牠們的痛苦和死亡。每一次的失誤,都讓船上的牲畜成了最大的犧牲者。 在禁止出口活體羊隻立案前,已有許多報導指出澳洲出口商於海上運送牲畜的過程中出了很大的錯誤,澳洲政府卻無視這一切使其不斷發生。像是2024年2月間,透過歐洲SPCA的報導指出,澳洲牲畜運輸船Al Kuwait於兩個禮拜期間運送活體牛羊至以色列,全程未考量到動物們的不適及福利,然而對出口商來說卻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一切以自身利益為優先。KLTT為擁有Al Kuwait之企業,長期缺乏動物福利的情形下出口運送牲畜至其他國家,已導致數百萬的動物於他們的船隻裡受難犧牲。而它長期的合作夥伴Emanuel Exports及其母公司RETWA都有被多次舉報殘忍出口綿羊的紀錄,卻是從澳洲出口牲畜至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大宗。 圖片為2014年,名為OCEAN DROVER的牲畜運輸船上的失火畫面 類似的情形發生在早於1個月前,名為MV Bahijah的牲畜運輸船由於紅海危機而被迫返回,然而其並未解放已在船上待滿4週半的牛羊們,反而試圖申請航途更長遠的路徑經過非洲,讓受苦的動物們於擁擠的船上總共待了70多天。 因為紅海危機,船隻多了34天航程時間 一切的努力是如此得來不易,在澳大利亞動物協會及澳洲人民的極力倡導和推動之下,於不久的將來終結澳洲出口活體羊隻。 澳洲邁向了國家進步的一大步,相信此改革為澳洲正確地寫下了歷史的一刻,為他們的下一代帶來了正面的教育影響及積極的作為,也將成為未來推動相關法案的依據及起點。 圖片及參考資料: Animals Australia https://animalsaustralia.or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