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必須立即停止獵捕長須鯨
從今年7月開始,日本水產廳決定每年要捕殺60頭長須鯨。這一行動遭到了台灣多個團體的強烈反彈,由好好愛牠協會發起反對行動,聯合日本的鯨豚保護組織IKAN,共同發表了一份反對聲明。7月1日,在好好愛牠協會的領銜之下,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與其他多個台灣的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團體一同在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外集會,提出了強烈的訴求,遞交了意見書,敦促日本政府撤銷這一決策,並立即停止殘害鯨魚的行為。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倡議專員陳映伃於現場發言表示: 捕鯨的過程是非常殘忍的,鯨魚在死亡前會經歷長時間的掙扎和難以想像的痛苦,這種堪稱是凌虐動物的迫害行為完全違背了動物權利的原則,國際上動物保護意識越來越高,捕鯨已經是過時、不符合當代社會道德標準的活動。 長須鯨是高度智慧的海洋哺乳動物,同時具有固碳的功能,在生態系統和調節全球氣候變化都佔有重要地位。獵捕鯨魚將會導致不可逆的生態破壞,鯨魚也不應該成為商業活動的犧牲品。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一直致力於為動物發聲,減少動物的迫害和虐待,並推動友善動物的生活方式。我們呼籲日本政府以符合現代社會價值觀、國際保育趨勢的原則,調整過去的文化習慣,停止增列商業捕獵長須鯨的計劃。 邀請您一起為動物發聲 1、共同要求日本政府:立即撤回商業獵捕長須鯨之決議、盡速終止所有捕鯨的許可,輔導捕鯨業者永續轉型。 2、邀請全球民眾到日本水產廳Twitter(https://x.com/suisancho_go_jp)留言「鯨の虐殺に反対!日本政府はナガスクジラの捕獲決議を撤回し、捕鯨を停止すべきです!(反對虐殺鯨魚,日本政府應撤回獵捕長鬚鯨決議、停止捕鯨)」。 3、邀請全球民眾共同響應國外平台所發起「阻止日本獵捕長須鯨」連署(https://www.thepetitionsite.com/674/346/683/) 響應人數已突破5萬人,讓日本政府知道我們共同守護鯨魚、守護世界的決心! ——————————————— 以下為2024/07/01新聞稿全文 捕鯨其實昰虐殺 重創自然生態 台灣民間團體聯合要求: 日本政府撤回商業獵捕長須鯨決議,立即停止虐殺鯨魚 日本水產廳於6月11日的水産政策審議會,宣布本年度商業捕鯨額度新增60頭長須鯨(獵捕59頭和混獲1頭)引發國際譁然。長須鯨屬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紅皮書易危物種,是現存僅次於藍鯨的第二大動物,具有高等智慧與感知能力。在生態系中有其重要地位更能大量固碳,而且捕鯨對動物造成極大痛苦,其本質就是殘酷的。7月1日是日本政府開放商業獵捕長須鯨的第一天,也是長須鯨開始遭受生命危險、殘忍殺戮的一天,台灣民間團體好好愛牠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海豚微笑應援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海洋公民基金會、台灣樹人會、鯨豚退休會、關懷生命協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及台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於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前高舉布條抗議「反對日本政府增獵長須鯨」,並於現場揭開日本水產廳審議會的黑箱。同日,日本公民團體日本野生動物保育協會(JWCS)舉辦線上記者會,說明對於水產廳所公布長須鯨數量計算的疑慮,以及日本國內鯨肉庫存量過剩的問題。台灣民間團體同聲譴責日本政府不顧公民意見、強行黑箱通過捕鯨,並要求日本水產廳應立即撤回年增捕60頭長須鯨的蠻橫決定,盡速停止所有捕鯨行動,並積極輔導捕鯨業者轉型。 日本捕鯨爭議不斷,再增獵長須鯨毫無正當性 日本捕鯨行為長久以來為各界撻伐,自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禁止全球商業捕鯨後,日本高舉科研大旗持續在全球捕鯨,多次幾可說是濫捕的行徑,引起國際不滿。2019年日本索性退出IWC,脫離國際的監管,開始在其領海與專屬經濟海域(EEZ)商業捕鯨。而去(2023)年新建的大型捕鯨工廠母船「關鯨丸」所舉辦的下水典禮,形同再揭大型捕鯨行動序幕。 接著,今年五月日本水產廳又提出草案,將全球第二大的鯨魚——長須鯨納入商業捕鯨名單,並宣稱「傳承日本傳統飲食文化」、「鯨魚是重要的食物資源,應該以科學為基礎進行永續利用」、「認為北太平洋有足夠的長須鯨族群且捕撈限額將透過由IWC 認證的方法計算,且捕撈區域僅限日本領海和專屬經濟區(EEZ)」等理由,持續支持日本國內極其小眾的捕鯨業。在該草案蒐集意見期間,好好愛牠協會發起一人一信反對獵捕長須鯨行動,並有18個台、日民間團體發表聯合聲明,提出如下四大理由駁斥、反對日本政府的決定。 一、捕鯨過程極度殘忍,鯨魚死前歷經長時間的痛苦掙扎 鯨魚是高等智慧的海洋哺乳類動物。鯨魚社會裡,母鯨與幼鯨之間的關係緊密,就像人類帶孩子,母鯨會照顧幼鯨直到成年才離去,有時長達四至五年。鯨魚也有「利他行為」(altruistic),鯨豚彼此信任,相互扶助。過往有許多研究發現鯨魚會在海中「唱歌」來溝通,顯示這些美麗的生物與人類並沒有那麼不同。 然而,捕鯨行為通常是對鯨魚殘忍的虐殺。捕鯨船會從船頭發射附有手榴彈的魚叉,魚叉刺入鯨魚體內約30公分深後會打開爪狀突出物,對鯨魚造成創傷,接著手榴彈會隨之引爆。若魚叉射中鯨魚大腦附近的位置,鯨魚可能會因爆炸對大腦的衝擊力而在幾秒鐘死亡,但由於鯨魚的頭部只有在浮出水面呼吸時才會短暫露出,對於站在移動平台上的砲手來說,要瞄準大腦位置並精準射擊,是極其困難的,更遑論在惡劣氣候下執行,將更難以瞄準。 因此,有許多鯨魚是因身體其他部位被魚叉擊中,遭受重創、休克,甚至大量失血,緩慢而痛苦死亡。2022年冰島派遣動物福利檢查員在捕鯨船上記錄到:被捕的長須鯨中有將近40%在死前痛苦掙扎了大約11分半鐘,其中兩頭則掙扎了一個多小時,還有一隻長須鯨中了捕鯨砲後長達兩個小時才死亡,而最久的追殺更達5小時之久而後放棄。鯨豚退休會創辦人蔡偉立直言:「即使是最先進的捕鯨方法也無法保證鯨魚立即死亡或確保目標動物在死亡前不會感到任何疼痛或痛苦,顯示所有捕鯨活動本質上都是殘酷的。」 二、鯨魚具有強大的固碳效用,捕鯨行為是對地球的致命危害 此外,鯨魚更能夠固碳、緩解氣候危機。鯨魚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封存碳,平均每頭大鯨魚可固碳33噸,並將這些碳存放海底數百年之久。一條鯨魚的固碳效果可抵幾千棵樹。除了其本身直接的固碳作用,鯨魚的活動區域浮游植物會以倍數增加,而浮游植物處理了地球上約40%的二氧化碳,是亞馬遜雨林處理能力的四倍,並產生大氣中50%的氧氣。因此,從大氣中捕獲更多的碳方法之一,就是增加全球鯨魚數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計,如果把一頭鯨魚一生所吸收的碳的價值和生態旅遊等其他好處加總計算,平均一頭巨鯨的生態服務價值超過200萬美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的環境議題部專案執行周諾恆表示:「日本是世界第5大排碳國,為積極減碳,更應正視鯨魚的固碳能力。活的鯨魚,價值遠高於死的屍體。因此就算日本聲稱捕鯨範圍限於其專屬經濟海域,但在海洋生態系瀕臨崩潰、氣候危機迫在眉睫的現今,捕鯨行為是對整個地球的致命危害。」 三、日本過去吃鯨肉,不代表現在政府也該鼓吹人民吃鯨肉 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表示:「繩紋時代,日本有吃鯨肉、也有吃犬貓的文化。日本政府不會以傳承之名鼓吹吃狗肉,顯示利用動物的傳統會因為時代和觀念改變。」根據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調查,將近九成日本民眾未曾購買過鯨肉,而日本政府農林水產省則統計,日本鯨肉的消費量從1960年代高峰期的 23 萬噸大幅下跌,現今日本人均每日鯨肉消費量僅為0.1克,攝取量遠低於其他肉類。在市場需求極小的情況下,日本政府所允許獵捕的小鬚鯨、布氏鯨和塞鯨,已在2022年捕270隻、2023年捕294隻,卻還要增獵長須鯨,完全沒有必要性。 四、捕鯨造成不可逆的生態破壞,任何國家都應採取行動保護鯨魚 在1905-1976年間,南半球有725,000隻長須鯨因商業捕鯨喪命,捕鯨活動對其族群數量造成嚴重且難以逆轉的傷害。關懷生命協會副執行長周瑾珊說明:「目前IUCN 公布的全球長須鯨族群量僅10萬隻,屬於易危物種,更被多國列為保育類動物或瀕危物種。任何國家都有義務保護牠。此外,長須鯨要3至4年才生一隻寶寶,平均一個世代為25年,復育時程相當緩慢。日本要在經濟海域每年捕捉60隻的長須鯨,恐對其族群造成嚴重影響。」 日本政府想再捕鯨100年?審議會上刻意黑箱誤導 日本水產廳於6月5日結束意見蒐集,並於6月11日邀請資源管理分科會委員與特別委員等召開水產政策審議會,日本鯨豚保育組織IKAN與好好愛牠協會亦線上參與,但與會委員根本沒有鯨豚專家、會中無正面回應如IKAN對於捕鯨恐違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65條等的提問、刻意拖延會議資料、拒絕公布公眾意見,種種黑箱行徑令人無法苟同。此外,水產廳還公然於審議會上誤導大眾,聲稱其所制定的長須鯨獵捕數量,是符合IWC的標準,但事實上,日本的捕鯨配額從未獲得IWC的批准。 過去同意日本捕鯨的友好科學家就曾指出,EEZ內的鯨魚不太可能大範圍橫向(東西)移動,暗示持續獵捕將有「資源枯竭」的可能性。假設EEZ內的鯨魚和EEZ外的鯨魚皆不會移動到彼此的領域,則每年若獵捕60頭長須鯨,四年後將有可能減少40%以上數量。然而,水產廳卻在會中宣稱:按照目前制定的每年60頭的數量獵捕長須鯨,100年後也不會有造成其種族延續問題。上述種種現象顯示,該審議會根本徒具形式,日本政府早已給長須鯨宣判死刑。 全球已有超過50個團體反對日本政府片面決定商業捕鯨增列長須鯨政策。現今鯨魚的生存面臨諸多威脅,包括船舶撞擊、漁網纏繞、海洋塑膠廢棄物和噪音,保育都來不及了,實不應再增加獵捕。 共同聲明團體:好好愛牠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鳥語獸躍、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海湧工作室、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鯨豚退休會、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台灣大學動物權利發展社、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洋公民基金會、社團法人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社團法人台灣樹人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海豚微笑應援會等,陸續增加中。 新聞聯絡人: 好好愛牠協會 理事長 蔡雅芬 0939-939-600 新聞媒體包 (內含中 / 英 / 日文新聞稿) ——————————————— 在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我們每一天都在街頭為動物權益努力,不論天氣如何,我們始終堅守。與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性和蔬食的益處是我們的使命。如果您在街上遇見我們的推廣團隊,請停下來了解我們的宣導議題,並給予我們的工作夥伴一些鼓勵和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們不斷前行的動力!
2024.07.02
哥倫比亞通過禁止鬥牛法案
哥倫比亞國會在日前通過了一項法案,將從2027年起全國性的禁止舉辦鬥牛活動。 這項活動在殖民時期由西班牙人引進,在哥倫比亞大受歡迎,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觀眾前往波哥大、麥德林和馬尼薩萊斯等城市的大型鬥牛場觀賞比賽。 比賽中,鬥牛士會在競技場內以長矛和色彩斑斕的斗篷戲弄、挑釁公牛,公牛會在觀眾的歡呼聲中不斷被刺傷,最後緩慢而痛苦的死去。 國際人道協會(Humane Society International)的調查顯示,每年約有25萬頭公牛在鬥牛活動中被殺死。這項血腥和野蠻的活動,也一直受到動物權利倡議者的譴責。過去7年,他們大力遊說,希望哥倫比亞跟隨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國家的腳步,停止鬥牛比賽。 參議員Alejandro Garcia是這項禁令的支持者之一,他說:「我們將所有動物的福利和保護擺在首位,哥倫比亞正處於文化轉型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每個生命都應被賦予尊嚴。」 議員Juan Carlos Losada則認為,“文化” 不應該是這般野蠻與酷刑的折磨。 不只是議員,哥倫比亞的總統也是支持這項禁令的。 抗議這項法案的鬥牛支持者表示,禁令不僅會影響以飼養鬥牛為生的人,也會影響到許多在鬥牛場附近叫賣商品的攤販,為減輕禁令對他們的影響,在法案執行前的三年過渡期間,政府也將輔導那些生意與鬥牛活動有關的人,幫助他們找到替代的收入來源。 未來鬥牛場將會進行轉型,舉辦各種文化和體育活動。 台灣友善動物協會身為台灣第一個定期在街頭推廣動物權運動的團體,每日都有工作人員站在街頭,不畏風吹日曬雨淋,向民眾分享動物權的重要與蔬食的美好。若您碰巧遇上協會的推廣夥伴,也可停下腳步,了解協會正在分享的議題,為工作夥伴們加油打氣。
2024.06.02
信奉老鼠的老鼠廟
卡爾尼瑪塔神廟 (Karni Mata Temple) 位於印度的拉賈斯坦邦 (Rajastan),是印度著名的文化遺產,這座寺廟供奉著杜爾迦 (Durga) 的化身卡爾尼瑪塔 (Karni Mata) 女神。寺廟外觀以大理石和石頭建成,裝飾著精緻的雕刻和生動的繪畫,展示了往昔時代精湛的工藝。不過最特別,同時應該也讓台灣人最難以想像的是,廟裡住有超過25,000隻,被視為神聖動物的老鼠,每天接受信徒的膜拜並有早晚兩次的祈禱和餵鼠儀式。 這些老鼠被稱為 ‘kabbas’,根據傳說,牠們是卡爾尼瑪塔的後裔,也有一說是牠們除了是女神的化身之外,信徒們相信人死後會先變成老鼠,再轉世為人。這裡的老鼠地位崇高,信眾入內一定要脫鞋,代表對神和老鼠的尊敬,也避免踩傷老鼠,印度人還相信老鼠爬過腳掌,就能帶來好運。神廟裡大多數的老鼠是黑色褐色的印度田鼠,大約每10,000隻老鼠會出現一隻白化鼠,罕見的白鼠也更具特殊意義,被認為是卡爾尼瑪塔本人和她的4個兒子的化身,只要遇到了就會得到好運和財富。來到這裡,不論是信徒還是遊客都要對老鼠存有敬意,任何人都不能傷害老鼠,如果不小心殺死了廟裡的老鼠,則必須用一隻等同大小的銀或金製老鼠來取代牠。圖片來源:Karni mata temple is a rat kingdom 印度在上個世紀爆發大規模鼠疫,不少人因而喪命,不過據說神廟卻平安無事,這也讓當地民眾更加虔誠崇拜。在卡爾尼瑪塔神廟裡到處都可以看到自由自在地活動的老鼠,談起與老鼠的生活,一名長期住在廟裡的長者說:「牠們就像我的孩子,我每天在吃飯前都會先餵飽牠們。」圖片來源:Karni mata temple is a rat kingdom 在台灣,或許對於這樣的情景難以想像,畢竟有句話叫:「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老鼠在不少人眼中似乎是骯髒低賤並且該死的物種,然而在印度老鼠神廟裡,信徒和老鼠之間的和諧相處、老鼠與神聖的連結和對牠們的崇拜,展現了人類對野生動物獨特包容與尊重的一面。在這座神廟中,動物與人之間不存在支配與被支配的分歧,而是一種共生共存的關係。這種共存也反映了印度教教義的一面:神性同時存在於人類和動物之中。圖片來源:Karni mata temple is a rat kingdom KiTA友善動物協會提倡以人道的角度,立法禁用黏鼠板,現正進行連署不黏鼠公投提案,並邀請公眾選擇對動物、環境都較友善的做法,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防鼠三不措施,如清除食物來源、減少老鼠在環境中可藏身之處,封堵鼠類出入通道等,並輔以氣味驅逐,以「預防」的方式,從根本解決問題才是緩解人鼠衝突更有效的做法。 加入連署不黏鼠,連署禁用殘忍無效黏鼠板 參考資料 1: Karni Mata Temple - Home to More Than 20,000 Sacred Rats 2: 在這裡,人們信奉的是老鼠歡迎來到印度「老鼠廟」 | 媒體報導| 中華民國台灣印度經貿協會
2024.05.06
就算不被窗殺也必死無疑
城市與老鼠的戰爭讓野生動物遭殃 Flaco是隻歐亞雕鴞(Eurasian eagle owl),牠在紐約市中央公園動物園裡度過大半輩子,一直到2023年2月,牠從被破壞的籠子中逃了出來,然後飛到中央公園附近生活。 起初紐約市民非常擔心牠的狀況,是否能順利覓食、適應野外生活環境,人們嘗試各種誘捕的方式吸引牠回籠。漸漸的,Flaco展現了強大的生存本領,成功捕獲老鼠,並在中央公園自由的棲息,輿論很快轉向,紐約市民開始為牠加油,希望牠自由。 圖片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經過了一年自由的野外生活,牠的旅程在今年二月時,因撞上建築物劃下句點。這個令人傷心的事件又讓鳥類遭受窗殺的問題成為討論焦點,但最近驗屍報告出爐,發現牠的體內竟已含有致命程度的老鼠藥。 Flaco之死並非單純因為撞擊而已,中央公園動物園驗屍報告指出,除了撞擊外傷外,還有兩個致命因素,包括因捕食鴿子而感染了嚴重的鴿皰疹病毒,體內多個器官,像是脾臟、肝臟、骨髓和大腦都已經出現損傷與發炎。同時在Flaco身上也驗出了四種紐約常用的抗凝血毒鼠藥。動物園說,這些因素可能導致牠更容易撞上建築物,但即使不是因撞樓產生的外傷,Flaco最終也會因為衰弱而死亡。 負責管理中央公園的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表示:「Flaco的重病和死亡最終歸因於多種因素:傳染病、中毒和外傷,這凸顯了野生鳥類,尤其在城市環境中所面臨的危險。」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老鼠藥除了殺鼠,也傷害許多非目標動物 事實上,許多鳥類和其他野生動物經常遭老鼠藥毒害,而隨著紐約、芝加哥和波士頓等城市加強滅鼠力度,這種情況恐怕只會越來越多。 抗凝血劑是常用的老鼠藥成份,其原理是干擾老鼠血液凝固,導致老鼠內出血而死亡。然而,抗凝血老鼠藥不僅會傷害老鼠,也極有可能傷害其他動物。 發表在《獸醫醫學雜誌》(Journal of Veterinary Medical Science)上的2018年文獻綜述發現,在全球60%的各種猛禽物種中,括貓頭鷹、隼、老鷹等都檢測到了老鼠藥。 鳥類接觸到老鼠藥有幾種途徑:可能是誤食之下的直接接觸、也可能是食用有毒的獵物;這些獵物包括老鼠或非嚙齒動物,例如無意中攝入老鼠藥的小型哺乳動物和爬蟲類。老鼠藥不會立即殺死動物,所以貓頭鷹在幾天內仍有時間與機會捕食這些獵物進而中毒,而且吃了老鼠藥的老鼠通常移動較慢,這也讓牠們較易成為猛禽捕捉的目標。即使這些動物死後,在牠們身上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毒素並且會轉移到食腐動物身上。 2018年在加州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70%受《瀕危物種法》保護的受威脅物種—北方斑點貓頭鷹的老鼠藥檢測呈陽性,而40%的斑紋貓頭鷹的檢測結果呈陽性。根據加州農藥管理局2018年分析發現,中毒情況不僅限於猛禽,有85%被測試的美洲獅和山貓都曾因老鼠藥中毒。加州魚類和野生動物部門指出,浣熊、狐狸、臭鼬、郊狼和家中寵物也可能接觸到老鼠藥。(註1) 圖片來源:Raptors Are The Solution (RATS) 在台灣,媒體上常看到也最多討論的是老鼠藥對猛禽的影響,但其實在路殺石虎體內也曾驗出過。台灣獼猴、犬貓等受害情況過去也曾被媒體報導過,甚至還曾發生過老鼠藥被人誤食的新聞。值得留意的是,台灣買賣老鼠藥的門檻極低,一般民眾在雜貨店都可以輕易取得。例如超級華法林,這類毒性較高的老鼠藥在許多國家是被管制使用的。(註2) 使用老鼠藥的人或許只是針對老鼠,但不管是動物直接食用,還是因老鼠藥被污染,透過食物鏈傳遞,影響範圍都非常廣泛,因此不應該任意濫用老鼠藥。 毒殺,絕對不會是唯一的驅鼠方式,其實還有其他對環境與動物都更友善的做法,例如以氣味驅逐(註3);讓老鼠主動離開、避開環境,或者使用捕鼠籠。一般家庭面對老鼠問題,最好的做法是避免營造老鼠喜歡的環境,務必去除吸引老鼠前來與留下的誘因,落實「不讓鼠來、不讓鼠吃、不讓鼠住」,透過調整人類的行為,避免使用老鼠藥,就不會因此傷害到其他動物。(註2) 參考資料 1: Cities are at war with rats. Flaco the owl and other animals pay the price. 2: 滅鼠藥濫用,殺(傷)害的不只有老鼠而已 3: 不讓鼠來! 比黏鼠板更有效的驅鼠方式
2024.05.03
日本高知市桂濱水族館取消動物表演
在2022年6月,日本高知市桂濱水族館取消了超受歡迎的熱門節目「海獅表演」 為什麼要取消動物表演呢? 工作人員說,因為新冠疫情大大改變了營運模式,讓水族館重新思考,決定以動物福利的角度來進行調整與改變。館方把原本用於動物表演的時間,改成進行動物健康管理,或是安排一些讓牠們開心的活動,水族館說:「讓動物們開心、活得長久,是我們廢除動物表演的一大理由。」 取消動物表演後,工作人員表示動物們明顯變得更活潑更有精神了! 「我們可以從牠們的反應感受到這樣的改變。」 圖片來源:grapee 日本民眾對水族館取消動物表演的舉動,也給予了正面肯定,留言表示真心希望可以減少、避免帶給動物壓力。(註1) 另一方面,台灣海生館2014年因為小白鯨Blue的猝死,引起了媒體與民眾的高度關注,在各方壓力之下,海生館全面禁止小白鯨的展演,並與政府、學者、保育團體一起討論如何提升動物福利。目前館內尚存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包括小白鯨和海豹都已經不再進行展演活動,僅有單純的動物展示。(註2)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katurahama_aq/ 廢除鯨豚表演,在全球已開發國家中也是一大趨勢 2019年,加拿大通過《結束鯨魚、海豚囚禁法》(The end of The of whale and Dolphins Act,又名自由威利法案),全面禁止以娛樂為目的圈養鯨豚,雖然現有圈養的個體不受影響,但法案也禁止將鯨豚用於娛樂性表演。2021年,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公布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的更新,禁止人工繁殖、進口鯨豚,同時禁止所有海豚表演。法案通過後也代表著目前澳洲只剩下剩昆士蘭州有鯨豚展演,許多動保人士都希望昆士蘭州能盡快制訂類似法律。2022年,韓國政府宣布規劃許久的「水族館鯨豚回歸海洋」計畫,國內水族館的21隻鯨豚將逐步「回歸海洋」,南韓海洋水產部也已經向國會提交《動物園、水族館法》和《海洋生態法》修正草案,未來將禁止水族館以展示為目的進口鯨豚,目前「註冊制」的水族館也將改為「許可制」,觀光漁船或研究船隻的賞鯨行為也將嚴禁妨礙鯨豚行動、覓食。(註3) 動物展演對動物而言是一輩子的痛苦與囚禁,不分陸地與海洋。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日前聲援「終止新竹市立動物園不當動物展演」行動記者會,陪同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等團體,一起為動物發聲,終止不當動物展演,改善新竹市立動物園的飼養環境,並停止引進新的動物進行展演。 參考資料 1: 水族館宣布「取消熱門動物表演」 2:《海洋展演》死了七隻白鯨後——海生館的轉型之路 3: 廢除海洋公園海生館鯨豚生物表演秀
2024.04.22
沒有動物的動物園?!
沒有動物的動物園?! 想像一下,如果動物園裡不再有任何活體動物,會是什麼樣子呢? 透過結合全息立體影像投影技術(Holography,又稱全像投影、全像3D),比起傳統動物園,入園者在全息投影動物園裡將會有更豐富的參觀經驗,並且也有別於以往,能與動物有全新的互動模式! 在這樣的一座動物園裡,參觀者不但能徒步穿越非洲草原,來到北極,驚嘆著極地動物們,甚至也可以展開一場史前地形之旅並遇上暴龍!除此之外,風、溫度還有氣味這些4D元素也被引用來增強體驗,打造一個模擬真正屬於動物的棲息地,提供參觀者沉浸式的體驗。 圖片來源:Hologram Zoo 澳洲的布里斯本擁有全世界第一座全息投影動物園,Bruce Dell,動物園的CEO說,這是一個能讓大家觀賞和學習關於野生動物,但同時完全沒有任何動物被圈養的方式。園內所有的動物,都是透過3D全息投影而成,遊客會配戴特殊眼鏡,當他們走過一條大隧道時,全息投影技術則使用雷射將動物投射到周圍的空氣中。這時遊客可能會看到一隻由光組成的長頸鹿緩緩向他們走來,甚至還能走上前,伸出手摸摸牠! 圖片來源:TIME 除此之外,動物園還運用了最新的 “深度”模式,能將動物放大;在展區中並設有可偵測房中每個人位置的裝置,配合遊客們的雙眼、不同角度,進而量身打造出獨特的虛擬體驗。 圖片來源:Hologram Zoo Dell預言,接下來會是一個全息投影的革命時代,此項技術將無所不在;所以即使目前全息投影還是有顯示器處理量能上的限制,也必須因應每位參觀者需單獨圖像才能適應雙眼的問題,而有參觀人數與時間的限制,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相信目前的限制在未來也會得到突破。 這項技術除了被利用在打造未來動物園之外,其實在2019年,德國馬戲團Circus Roncalli也將之運用至馬戲團演出中;以1:1的投影,讓觀眾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動物表演,而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動物在被訓練、表演的過程中遭受剝削與虐待。 圖片來源:3DArt 顧及動物權的作法 是否在參觀動物園時曾留意到,許多動物都出現不斷地在展場中徘徊、擺頭的行為? 因為傳統動物園過於狹小的範圍、單調的展場,甚至是連提供動物躲避、休憩空間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動物身心出現問題,進而產生異常行為,動物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其實都活得相當辛苦。 最近新竹市立動物園在早已出現刻板行為的老虎──六福離世後,還未積極改善園內舊有問題,就向六福村借展新的老虎,因而遭受國內公民團體聯合抗議。KiTA友善動物協會作為一個支持動物權應受到尊重並推動落實的組織,也因傳統動物園無法呈現不同物種豐富的原棲息地環境,再加上被圈養的動物在心理、精神上皆承受巨大壓力、折磨的原因之下不支持動物展演,並認為動物園應擬定落日條款、做出產業轉型。試問動物福利低落的動物園,真的具有教育性、能被拿來做為生命教育的素材嗎? 然而,KiTA友善動物協會也能理解民眾想要接觸動物、一睹動物風采的渴望,這往往與動保團體們反對動物園存在,抗議引進、繁殖更多個體做不當的動物展演立場有所衝突。 其實國內早已有以數位方式取代活體動物展演的實例(107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宣布停止引進、繁殖白鯨,終養館內現今白鯨將逐漸轉型為數位演出模式);澳洲全息投影動物園園長也計畫繼續向澳洲之外的其他國家發展,KiTA友善動物協會認為,使用最新科技來逐步取代傳統活體展示,將會成為一個解方,也期待這樣的趨勢能引領全球動物展演的新樣貌。 2024年一月23日,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出席了公民團體聯合抗議新竹市立動物園在園區動物福利不佳、並遲遲未改善的狀態之下,又借用新老虎展示的記者會。 參考資料: https://www.tomorrowsworldtoday.com/smart-technology/worlds-first-hologram-zoo-on-display-in-australia/ https://time.com/collection/best-inventions-2023/6323208/axiom-holographics-hologram-zoo/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67080941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16348
2024.02.06
一起為動物發聲,終止新竹市立動物園不當動物展演!
一月23日,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出席了公民團體聯合抗議新竹市立動物園在園區動物福利不佳、並遲遲未改善的狀態之下,又借用新老虎展示的記者會。 記者會中提到,不僅是新竹市立動物園漠視動物福利,沒有採納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TSPCA) 與專家學者現場勘查後提出的相關建議,積極改善園區現有問題,市府團隊也沒有履行市長提出的動保政見與在座談會中許下的改善承諾。除此之外,借出老虎的六福村,也存在過度繁殖保育類動物、動物福利問題管理鬆散的狀況。 去年二月,專家學者就曾提出孟加拉虎與展區問題,包含:一、當時孟加拉虎已出現刻板行為(異常行為),代表動物精神上已經出了問題,園方應盡全力增加環境豐富化。二、動物展區空間過於狹小、單調,但展區空間既已成形修建不易,除了增加環境豐富化措施,可重新進行後場廊道之規劃,與隔壁也已經出現刻板行為的馬來熊或紅毛猩猩不定時交換展區,讓動物獲得多樣的刺激因子,減少異常行為、刻板行為的發生。三、動物躲避、休憩空間不足,展區單調且暴露人群視線之下,容易造成動物產生心理壓力,應增加平台以及保留展示空間內的自然植物,供動物休息、躲避。四、因應動物年邁,除應做好年老動物的健康管理外,展區中的水池,需增加更趨緩之坡道,以避免動物在下水時發生意外。不僅是老虎展區,馬來熊、長臂猿、紅毛猩猩、台灣獼猴展區也同樣存在單調貧瘠、可展現天性之設施不足等問題,其中馬來熊也出現精神異常現象。 《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及《保育類或具危險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管理辦法》皆強調滿足動物習性的重要;新竹市立動物園在先天空間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更難打造、呈現出不同物種的原棲息地環境,滿足動物特有的習性。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表示:請民眾反思到動物園吸收了什麼樣的動物知識?還是只為了目睹動物一眼、週末無聊時的去處?是否因此值得將野生動物一輩子困禁於狹小的展區? 關懷生命協會倡議主任周瑾珊也指出:新竹市立動物園號稱具有教育、保育、研究及遊憩的四大功能,但目前看起來只有將動物作為「娛樂」的功能,其他三大功能全都名不符實。 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也基於動物權、動物福利應被重視落實的立場,反對不當的動物展演,動物不該是為了娛樂人類、為人類服務而存在。 園方與市府團隊皆未派任何相關人員出席記者會,會後公民團體代表們帶著陳情書至市府門口呼喊口號,直至動物園園長出現收下陳情書,惟園長現場並未回應任何問題與訴求。 二十八公民團體聯合聲明 一、請勿將目前園區內的動物福利問題拋之腦後,無視動物福利。專家學者已提出相當多問題與建議,包含目前的老虎展區。 二、請新竹市政府履行承諾,落實動物園的短中長期改善計畫(含後場),並公布時程。 三、新竹市立動物園身為公立場所,應尊重科學,停止引進、繁殖、圈養不適合被人類飼養的物種,公布落日條款,才能真正落實動物保護原則。 四、請新竹市政府公開目前飼養於後場的動物種類、隻數與飼養狀況。 感謝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長期關注展演動物議題與困境,並邀請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出席記者會,也感謝當天到場、共同連署的其他友團一起為動物發聲。 公民團體連署名單 01.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02.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03.關懷生命協會 04.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05.台灣動物法律扶助協會 06.台灣鳥類救援協會 07.新竹市浪浪絕育協會 08.新竹市浪愛傳遞貓狗TNVR協會 09.新竹市保護動物協會 10.新竹市紅項圈流浪動物協會 11.新竹保護動物志工團隊 12.新竹市黑貓犬社 13.新竹市貓奴聚落-CPM實驗場 14.新竹市浪愛回家 15.新竹市傾聽浪浪 16.鳥語獸躍 17.台灣愛鼠協會 18.臺灣刺蝟照護推廣協會 19.台灣友善動物協會 20.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 21.動保龍捲風 22.好好愛牠協會 23.台灣愛狗人協會 24.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25.台灣動物保護法律研究協會 26.新竹縣流浪動物珍愛協會 27.世界愛犬聯盟 28.社團法人十二夜光之沃土協會
2024.02.02
動物心裡話 - 馬沒力
這是他的一生。 這是馬兒的宿命,為人類,做牛,做馬。 吃不飽,沒時間喝水,沒時間休息,沒有人關心。 對人類來說,動物只是....「會動的物」而已。 奴役動物無所不在,請還給他們自由。 動物不是工具,#動物是朋友 #動物心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