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知市桂濱水族館取消動物表演
在2022年6月,日本高知市桂濱水族館取消了超受歡迎的熱門節目「海獅表演」 為什麼要取消動物表演呢? 工作人員說,因為新冠疫情大大改變了營運模式,讓水族館重新思考,決定以動物福利的角度來進行調整與改變。館方把原本用於動物表演的時間,改成進行動物健康管理,或是安排一些讓牠們開心的活動,水族館說:「讓動物們開心、活得長久,是我們廢除動物表演的一大理由。」 取消動物表演後,工作人員表示動物們明顯變得更活潑更有精神了! 「我們可以從牠們的反應感受到這樣的改變。」 圖片來源:grapee 日本民眾對水族館取消動物表演的舉動,也給予了正面肯定,留言表示真心希望可以減少、避免帶給動物壓力。(註1) 另一方面,台灣海生館2014年因為小白鯨Blue的猝死,引起了媒體與民眾的高度關注,在各方壓力之下,海生館全面禁止小白鯨的展演,並與政府、學者、保育團體一起討論如何提升動物福利。目前館內尚存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包括小白鯨和海豹都已經不再進行展演活動,僅有單純的動物展示。(註2) 圖片來源:https://twitter.com/katurahama_aq/ 廢除鯨豚表演,在全球已開發國家中也是一大趨勢 2019年,加拿大通過《結束鯨魚、海豚囚禁法》(The end of The of whale and Dolphins Act,又名自由威利法案),全面禁止以娛樂為目的圈養鯨豚,雖然現有圈養的個體不受影響,但法案也禁止將鯨豚用於娛樂性表演。2021年,澳洲新南威爾斯州政府公布了《生物多樣性保護法》的更新,禁止人工繁殖、進口鯨豚,同時禁止所有海豚表演。法案通過後也代表著目前澳洲只剩下剩昆士蘭州有鯨豚展演,許多動保人士都希望昆士蘭州能盡快制訂類似法律。2022年,韓國政府宣布規劃許久的「水族館鯨豚回歸海洋」計畫,國內水族館的21隻鯨豚將逐步「回歸海洋」,南韓海洋水產部也已經向國會提交《動物園、水族館法》和《海洋生態法》修正草案,未來將禁止水族館以展示為目的進口鯨豚,目前「註冊制」的水族館也將改為「許可制」,觀光漁船或研究船隻的賞鯨行為也將嚴禁妨礙鯨豚行動、覓食。(註3) 動物展演對動物而言是一輩子的痛苦與囚禁,不分陸地與海洋。台灣友善動物協會日前聲援「終止新竹市立動物園不當動物展演」行動記者會,陪同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等團體,一起為動物發聲,終止不當動物展演,改善新竹市立動物園的飼養環境,並停止引進新的動物進行展演。 參考資料 1: 水族館宣布「取消熱門動物表演」 2:《海洋展演》死了七隻白鯨後——海生館的轉型之路 3: 廢除海洋公園海生館鯨豚生物表演秀
2024.04.22
沒有動物的動物園?!
沒有動物的動物園?! 想像一下,如果動物園裡不再有任何活體動物,會是什麼樣子呢? 透過結合全息立體影像投影技術(Holography,又稱全像投影、全像3D),比起傳統動物園,入園者在全息投影動物園裡將會有更豐富的參觀經驗,並且也有別於以往,能與動物有全新的互動模式! 在這樣的一座動物園裡,參觀者不但能徒步穿越非洲草原,來到北極,驚嘆著極地動物們,甚至也可以展開一場史前地形之旅並遇上暴龍!除此之外,風、溫度還有氣味這些4D元素也被引用來增強體驗,打造一個模擬真正屬於動物的棲息地,提供參觀者沉浸式的體驗。 圖片來源:Hologram Zoo 澳洲的布里斯本擁有全世界第一座全息投影動物園,Bruce Dell,動物園的CEO說,這是一個能讓大家觀賞和學習關於野生動物,但同時完全沒有任何動物被圈養的方式。園內所有的動物,都是透過3D全息投影而成,遊客會配戴特殊眼鏡,當他們走過一條大隧道時,全息投影技術則使用雷射將動物投射到周圍的空氣中。這時遊客可能會看到一隻由光組成的長頸鹿緩緩向他們走來,甚至還能走上前,伸出手摸摸牠! 圖片來源:TIME 除此之外,動物園還運用了最新的 “深度”模式,能將動物放大;在展區中並設有可偵測房中每個人位置的裝置,配合遊客們的雙眼、不同角度,進而量身打造出獨特的虛擬體驗。 圖片來源:Hologram Zoo Dell預言,接下來會是一個全息投影的革命時代,此項技術將無所不在;所以即使目前全息投影還是有顯示器處理量能上的限制,也必須因應每位參觀者需單獨圖像才能適應雙眼的問題,而有參觀人數與時間的限制,但隨著科技的進步,相信目前的限制在未來也會得到突破。 這項技術除了被利用在打造未來動物園之外,其實在2019年,德國馬戲團Circus Roncalli也將之運用至馬戲團演出中;以1:1的投影,讓觀眾能看到栩栩如生的動物表演,而最重要的是,沒有任何動物在被訓練、表演的過程中遭受剝削與虐待。 圖片來源:3DArt 顧及動物權的作法 是否在參觀動物園時曾留意到,許多動物都出現不斷地在展場中徘徊、擺頭的行為? 因為傳統動物園過於狹小的範圍、單調的展場,甚至是連提供動物躲避、休憩空間都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容易造成動物身心出現問題,進而產生異常行為,動物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其實都活得相當辛苦。 最近新竹市立動物園在早已出現刻板行為的老虎──六福離世後,還未積極改善園內舊有問題,就向六福村借展新的老虎,因而遭受國內公民團體聯合抗議。KiTA友善動物協會作為一個支持動物權應受到尊重並推動落實的組織,也因傳統動物園無法呈現不同物種豐富的原棲息地環境,再加上被圈養的動物在心理、精神上皆承受巨大壓力、折磨的原因之下不支持動物展演,並認為動物園應擬定落日條款、做出產業轉型。試問動物福利低落的動物園,真的具有教育性、能被拿來做為生命教育的素材嗎? 然而,KiTA友善動物協會也能理解民眾想要接觸動物、一睹動物風采的渴望,這往往與動保團體們反對動物園存在,抗議引進、繁殖更多個體做不當的動物展演立場有所衝突。 其實國內早已有以數位方式取代活體動物展演的實例(107年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宣布停止引進、繁殖白鯨,終養館內現今白鯨將逐漸轉型為數位演出模式);澳洲全息投影動物園園長也計畫繼續向澳洲之外的其他國家發展,KiTA友善動物協會認為,使用最新科技來逐步取代傳統活體展示,將會成為一個解方,也期待這樣的趨勢能引領全球動物展演的新樣貌。 2024年一月23日,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出席了公民團體聯合抗議新竹市立動物園在園區動物福利不佳、並遲遲未改善的狀態之下,又借用新老虎展示的記者會。 參考資料: https://www.tomorrowsworldtoday.com/smart-technology/worlds-first-hologram-zoo-on-display-in-australia/ https://time.com/collection/best-inventions-2023/6323208/axiom-holographics-hologram-zoo/ https://www.bbc.com/news/business-67080941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16348
2024.02.06
一起為動物發聲,終止新竹市立動物園不當動物展演!
一月23日,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出席了公民團體聯合抗議新竹市立動物園在園區動物福利不佳、並遲遲未改善的狀態之下,又借用新老虎展示的記者會。 記者會中提到,不僅是新竹市立動物園漠視動物福利,沒有採納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TSPCA) 與專家學者現場勘查後提出的相關建議,積極改善園區現有問題,市府團隊也沒有履行市長提出的動保政見與在座談會中許下的改善承諾。除此之外,借出老虎的六福村,也存在過度繁殖保育類動物、動物福利問題管理鬆散的狀況。 去年二月,專家學者就曾提出孟加拉虎與展區問題,包含:一、當時孟加拉虎已出現刻板行為(異常行為),代表動物精神上已經出了問題,園方應盡全力增加環境豐富化。二、動物展區空間過於狹小、單調,但展區空間既已成形修建不易,除了增加環境豐富化措施,可重新進行後場廊道之規劃,與隔壁也已經出現刻板行為的馬來熊或紅毛猩猩不定時交換展區,讓動物獲得多樣的刺激因子,減少異常行為、刻板行為的發生。三、動物躲避、休憩空間不足,展區單調且暴露人群視線之下,容易造成動物產生心理壓力,應增加平台以及保留展示空間內的自然植物,供動物休息、躲避。四、因應動物年邁,除應做好年老動物的健康管理外,展區中的水池,需增加更趨緩之坡道,以避免動物在下水時發生意外。不僅是老虎展區,馬來熊、長臂猿、紅毛猩猩、台灣獼猴展區也同樣存在單調貧瘠、可展現天性之設施不足等問題,其中馬來熊也出現精神異常現象。 《動物展演管理辦法》及《保育類或具危險性野生動物飼養繁殖管理辦法》皆強調滿足動物習性的重要;新竹市立動物園在先天空間條件不足的情況下,更難打造、呈現出不同物種的原棲息地環境,滿足動物特有的習性。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執行長林憶珊表示:請民眾反思到動物園吸收了什麼樣的動物知識?還是只為了目睹動物一眼、週末無聊時的去處?是否因此值得將野生動物一輩子困禁於狹小的展區? 關懷生命協會倡議主任周瑾珊也指出:新竹市立動物園號稱具有教育、保育、研究及遊憩的四大功能,但目前看起來只有將動物作為「娛樂」的功能,其他三大功能全都名不符實。 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也基於動物權、動物福利應被重視落實的立場,反對不當的動物展演,動物不該是為了娛樂人類、為人類服務而存在。 園方與市府團隊皆未派任何相關人員出席記者會,會後公民團體代表們帶著陳情書至市府門口呼喊口號,直至動物園園長出現收下陳情書,惟園長現場並未回應任何問題與訴求。 二十八公民團體聯合聲明 一、請勿將目前園區內的動物福利問題拋之腦後,無視動物福利。專家學者已提出相當多問題與建議,包含目前的老虎展區。 二、請新竹市政府履行承諾,落實動物園的短中長期改善計畫(含後場),並公布時程。 三、新竹市立動物園身為公立場所,應尊重科學,停止引進、繁殖、圈養不適合被人類飼養的物種,公布落日條款,才能真正落實動物保護原則。 四、請新竹市政府公開目前飼養於後場的動物種類、隻數與飼養狀況。 感謝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關懷生命協會長期關注展演動物議題與困境,並邀請KiTA台灣友善動物協會出席記者會,也感謝當天到場、共同連署的其他友團一起為動物發聲。 公民團體連署名單 01.台灣防止虐待動物協會 02.台灣動物平權促進會 03.關懷生命協會 04.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05.台灣動物法律扶助協會 06.台灣鳥類救援協會 07.新竹市浪浪絕育協會 08.新竹市浪愛傳遞貓狗TNVR協會 09.新竹市保護動物協會 10.新竹市紅項圈流浪動物協會 11.新竹保護動物志工團隊 12.新竹市黑貓犬社 13.新竹市貓奴聚落-CPM實驗場 14.新竹市浪愛回家 15.新竹市傾聽浪浪 16.鳥語獸躍 17.台灣愛鼠協會 18.臺灣刺蝟照護推廣協會 19.台灣友善動物協會 20.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 21.動保龍捲風 22.好好愛牠協會 23.台灣愛狗人協會 24.台灣懷生相信動物協會 25.台灣動物保護法律研究協會 26.新竹縣流浪動物珍愛協會 27.世界愛犬聯盟 28.社團法人十二夜光之沃土協會
2024.02.02
動物心裡話 - 馬沒力
這是他的一生。 這是馬兒的宿命,為人類,做牛,做馬。 吃不飽,沒時間喝水,沒時間休息,沒有人關心。 對人類來說,動物只是....「會動的物」而已。 奴役動物無所不在,請還給他們自由。 動物不是工具,#動物是朋友 #動物心裡話
孔子問馬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論語〉鄉黨第十 (10.11) 大家小時候一定背過論語,這段意思就是馬廄起火了,孔子下班回來知道這件事,就問:「有沒有僕人受傷?」然後不問馬兒的狀況。 後人多以這段來描述孔子更重視下人,而不是士大夫最重要的財產,也就是馬兒,藉此彰顯孔子的仁愛。 小編小時候學到這段,心中冒出成千上萬黑人問號,順便關心一下馬兒不是更有大愛嗎? 如果看倌們你也有同樣的疑問,恭喜你,你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動保奇才! 其實論語在流傳時是沒有標點符號的,是後人揣摩分析後加上去,也因此出現了不同版本: (1)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2)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3)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所以....孔子到底有沒有關心馬兒?就留給辛苦的老師們去研究了。 雖然今天 #教師節 好像不應該多給老師添麻煩才對.... 看倌們覺得(1)、(2)、(3)哪個比較合理呢? PS:若真是發生失火,小編要問的可能超多,小倉鼠、電腦硬碟、筆電、單眼相機、冰箱冷氣、珍藏書、昨天剛買的鍋子、還有所剩不多的口罩...